天下/年薪150万起跳 这公司为何让高阶人才挤破头?

作者:黄亦筠 图片来源:王建栋

不挂牌上市、不在竹科总部在台北后火车站附近的群晖科技,却成为台清软体人才的大磁铁。在联发科、宏达电之后,这家快速成长、营收直攻百亿的「网路储存伺服器公司,代表台湾科技业的新希望。

「群晖科技」(Synology)。

问十个路人,八个没听过。没有挂牌上市,不在热门科学园区,这家2000年创业的公司,做的是当时极冷门的「网路储存伺服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

然而这个现在俗称「私有云」,外观像乌黑黑小烤箱的NAS品牌公司,却在全台科技厂大喊缺软体人才时,像大磁铁一样,吸收了台湾指标大学的软体工程师

「大概九成都台清交,」群晖科技执行长许格超受访时低调透露,在台湾指标大学电机资工人才多流向科技大厂的潮流下,群晖是异数

根据群晖前员工透露,硕士学历的新鲜人工程师第一年就可拿到150万年薪,足以傲视竹科大厂。

根据科技顾问公司IDC统计,去年全球大型储存厂商营收负成长,传统卖储存产品大厂如IBM、戴尔、惠普的储存厂营收下滑8到13%,群晖营收逆势成长12%,年营收超过90亿台币

群晖卖的NAS全数自有品牌,且全数台湾制造,产品在全球五大洲超过80国销售,来自海外的营收超过九成。是一个台湾民众较陌生,却默默出国打世界杯的MIT科技品牌。

用软体能力差异化

过去十年,群晖从20人的小公司成长到目前全球700名员工,台湾占了600人。公司规模年年成长,只好在长安西路当代美术馆对面的总部附近,承德路上再租下两栋楼。

「群晖的优势就软体能力,花很多人在做软体整合和使用者经验提升,」和产业界有密切合作的台大资工系教授洪士灏观察。

群晖台湾的600名员工中,有200人是软体工程师。平均年龄只有30岁,就连面试官也只有28岁。

「我们不是只找会写热门程式技术的人才,我们要逻辑能力强,肯学习,勇于承担的人,」许格超强调,「要做好一台稳定的NAS,系统软体整合能力是关键。」

白板考」抢人才

许格超本身正是台大资工系、资工所毕业,是群晖2000年创立时,由来自微软的两位创办人廖群翁英晖面试进来的八名研发工程师之一,是群晖元老级人物。

当年许格超和另外五名台大资工系同学、学长,以及两名台大电机系球友,一起到群晖。长年待在美国的廖群为了面试这些年轻人,特别从美国飞回台湾。

「我们当年都是通过『白板考』进来群晖的,」许格超说。

「白板考」是群晖找寻工程师的传统。面试者由面试官一对一陪考,在白板上直接解题,考面试者的逻辑以及写程式实力,40分钟见真章,一共要过三关外加一关口试。

进来后,廖群又特别强调软体工程师「code review」(程式码审查)的能力,到现在群晖都还有code review的传统。许格超记得当年自己写好1000行程式,就要找资深前辈来做code review,往往一做就是半天,很花时间,但在廖群的要求下,没人敢打马虎眼。许多软体公司因为怕麻烦,会自动省略code review的程序。

到现在,群晖累积了几百万条程式,都是奠基于过去扎实又富有逻辑的code review。这样练兵下来,也练出群晖和其他NAS厂最大的差异化软体竞争能力。

2002年数位相机、MP3出现,再到2007年智慧型手机起飞,也是台湾NAS产业百花齐放的时刻。

资料下载量愈来愈多,需要储存设备,一个共同储存中心,这就是早期云端的概念,从个人SOHO族到中小企业都有需求,」威达电转投资的NAS厂QNAP总经理张明智观察,QNAP也是在2000左右投入NAS研发制造。

张明智坦言,台湾最高峰时曾有高达六、七家NAS公司。那段期间台湾陆续有科技硬体厂、网通厂也看到这块商机,纷纷想跨入NAS产业,但缺乏软体能力。群晖靠着软体竞争力,抓准机会先做软体代工授权。

从代工到自立品牌

但不久后,许格超等群晖工程师却发现,这些硬体大厂因为没有软体技术力,客户买回去的机器出问题,还是要他们飞到客户端排除问题。

「软体授权的商业模式经营得很辛苦,」群晖技术长吕青鸿过去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坦言,刚开始几年,群晖营收因此起起伏伏。

「发现这样的模式不可行,就决定转做品牌,自己做软硬体整合的产品,」许格超坦言。

2004年之后,群晖把资源全从软体代工授权转入品牌经营。锁定中低价格、省电多工的小型NAS,不跟传统储存大厂的高效能高价产品强碰,立刻吸引SOHO族和中小企业目光,在欧洲市场率先打出知名度。

此外,群晖发挥软体强项,编制软体技术,客服维修、测试的庞大软体兵团。一个月平均要解决20000个客户问题,平均一件客户提出的问题,24到48小时内一定要排除。

不只NAS产品,群晖以NAS为核心,陆续开发出自己的应用程式商店,提供程式套件给客户;去年更进一步开发公有云平台,让客户将资料备份到云端。

「光靠NAS产品,成长力不强,我们打造生态系,」许格超说。

但为何要自己建公有云平台?其实NAS业者面临公有云业者AWS、Dropbox、Google等蚕食市场。

「我认为这是一种竞合关系,」许格超观察。因为考量资安,企业会希望部分资料放在内部,备份放在公有云,「混和云」的架构反而受欢迎,这也是NAS业者如群晖抓住的下一波机会。

群晖一边强化NAS功能,一边鞭策软体工程师在一年内,就建好自家公有云平台,先推给原本死忠的老客户。

在这家阳刚气息强的公司办公室里,穿着T恤、牛仔裤的工程师到处穿梭,流动率不高。

光去年,群晖的年轻工程师们,除了架出一个公有云,开发了十个程式套件,还有人被公司找上台,为群晖使用者大会做演说。许多年轻工程师一进来,就立刻有和高手过招的感觉。

「年轻人来有参与感,能从头到尾跟完一个产品,」许格超认为有参与感、有发挥创意和研发的空间,才能留才。

面对人工智慧、物联网、大数据的浪潮,未来还有更大的研发舞台,等待着群晖里的软体尖兵。…(更多精彩报导,请见《天下杂志》第621期)

【延伸阅读】

5年研究揭密 白手起家富豪的13个习惯

你的小圈圈有毒?小心这7种朋友圈

靠线上开讲 它年营收近13亿台币?

神经科学证明 戴上太阳眼镜会让你更快乐 为什么?

这个印度人 为什么对妈祖这么有爱?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天下杂志》网站。※本文由天下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