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川普外交 国际动荡考验美国建制派
拜登就职新局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建制派思维将主导外交政策,学界认为更稳定且可预测。(图/shutterstock)
拜登就职新局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建制派思维将主导外交政策,学界认为更稳定且可预测。但川普执政4年世局深刻变化,拜登修补盟邦关系并与中国在竞争中合作将面临重重阻碍。
川普上任后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贸易、科技等层面对北京强力施压。过去一年,美中关系随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武汉肺炎)疫情不断恶化,从相互制裁、驱逐记者到关闭领事馆,双方互斗使出以往难以想像的手段,关系也下探建交40多年来谷底。
川普任期尾声仍不松手,除下令禁止透过支付宝等8款中国应用程式交易外,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 )也宣布取消美台交往限制,被视为巩固强硬抗中格局之举。
这些作为拉高拜登执政后与中国重修旧好的难度,但学界普遍认为,由准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领导的外交团队虽然是建制派归位,美中关系却难重现昔日光景,在中国崛起且对美国威胁日增的背景下,华府仍将把北京视为战略竞争者。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预期,拜登将与盟邦合作面对北京,强调民主、人权和法治,但美国对中政策并非「从黑变白」,而是以更稳健的作为防止中国过分扩张实力。
多位专家形容拜登执政后美中关系将更具「建设性」,言下之意是两国在国际间竞逐时保有合作空间,有别于川普任内双方几乎全面对抗的局面。
可供参考的是前总统欧巴马执政时推动重返亚太战略,将更多军事资源调往亚太地区、在南海主权仲裁案中扮演影武者、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尝试围堵中国。但美中仍发挥领导作用,促成全球190多国签署划时代的巴黎气候协定。
曾在国务院任职逾25年的董云裳(Susan Thornton )是深信美中合作领域宽广的前官员之一。
她认为中国内部稳定、亚太地区和平、美中各自提升经济实力符合双方利益,但这种建制派观点不见容于川普政府。她于2018年7月卸任国务院代理亚太助卿,2020年1月出掌美国智库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亚太安全论坛(FAPS)。
拜登胜选后,NCAFP发表报告敦促两岸在欠缺官方对话的情况下加强传递讯号,以防台海危机,颇有欧巴马时代美方鼓励两岸对话避免误判的味道。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近期也取道美国智库,在亚洲协会(Asia Society)视讯研讨会呼吁中美重建战略对话架构,透过对话管控分歧、稳定双边关系。
历经川普执政摆荡4年,美中台关系看似会在拜登上台后趋于稳定,但路线修正与重拾互信需要时间,美中战略竞争格局也限缩合作空间。双方在第五代行动通讯(5G)等涉及安全的领域将难以携手,经济与金融脱钩趋势也可能延续下去。
在美国国会朝野都主张强硬面对北京的情况下,拜登政府不大可能要求英国、澳洲等盟邦收回成命,毫无限制让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布建5G网路。美方如再度邀请共军参与环太平洋军事演习(RIMPAC)、允许中国驻休士顿总领事馆恢复运作,理由也将被严密检视。
再者,拜登重视人权,如为气候、抗疫等合作机会而对北京打压香港公民自由视而不见,势必会在国内遭遇反弹,这是美中改善关系遭遇的重大难题。
美中关系难修补之余,拜登另一挑战是恢复美国与欧洲紧密关系,这牵涉到他誓言联合盟邦对抗北京的棋局。
川普执政4年拥抱单边主义,屡屡对欧洲盟友加征关税、批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导致美欧关系伤痕累累。欧洲联盟与中国谈判7年的全面投资协定近期达阵,被视为拜登上任后将难以和欧洲盟邦围堵中国的迹象。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会长哈斯(Richard Haass)6日在一场线上座谈会说,美欧关系经历75年来最严重波折,欧洲担忧川普主义4年后可能回归,拜登执政虽能让欧洲稍微安心,却不一定能化解欧洲对美国政局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