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师/你知道你已被苹果、脸书的阴谋操控了吗?
▲当科技铺天盖地而来,你就得小心被这些科技巨兽恶意操控。(图/视觉中国CFP)
这几天,矽谷大厂苹果证实了外界传闻已久的阴谋论。为了逼消费者多掏腰包,苹果会系统性的调降iPhone电池效能,让民众误以为手机老化,迫使自己升级至最新机型。最邪恶的是iPhone手机的「老化分水岭」,刚好都在新机型上市的当下。
这个丑闻实非新闻,早在2013年,巴西的消费者团体就已向当地法院控告。他们指控苹果的新版iOS会刻意调降手机性能,使民众陷入必须替换手机的迷思。一切都是因为苹果公司的口袋深,握有庞大的网军、律师团与灭火大队,因此,外界难以形成强而有力的反击,使其依然逍遥法外。
此外,这家科技巨擘的创新产品更逐渐形成生态圈垄断,于是消费者只能姑息这畸形现象的存在。事实上,业界已为这现象发明专属名词,称之为「计划性淘汰」(Planned Obsolescence)。这现象最初是由电灯泡、电锅与印表机商所滥用。这些业者为了解决商品「过于耐用」,导致消费者迟迟不愿意掏腰包购买新产品,所以想到这奸诈的「阴谋」。
换言之,当新技术铺天盖地充斥市面,消费者所获得的产品「使用福祉」,不见得都是呈正向成长。虽在新颖、时尚、多功能与实用等价值之外,「耐用」理应也是构成「产品福祉」的一大因素。然因数位技术的成熟,狡猾的资方了悟到可透过设计更黑心的演算模式,让消费者如上瘾的毒虫般购买更多的「货」。
事实上当科技毒虫丢弃手上的iPhone时,这些产品的使用期限根本尚未耗尽,一切都是科技大咖们在设计「新机」时耍尽「心机」,动用演算模式让电池寿命提早夭折。虽然市面上,仍未有人踢爆其他手机大厂的「计划性淘汰」,但使用过几大台厂手机的本人,便曾遭遇过一模一样的经验。这间接证明「计划性淘汰」是个跨国际与跨品牌的「密谋」。也因为高科技业者享有「商业机密」这把尚方宝剑,乃至于外界始终无法窥入这个大黑箱。
科技的大阴谋,当然不仅止于手机而已,还包括了金融科技(FinTech)与社群网站的应用。前者因当权者为了解决全球债务过多、消费不振,以及货币流通速崩跌等问题,发明出这套可制定负利率,却不会有储蓄户将现金领光的解方。
▲每当有人质疑脸书的演算模式,他们总以商业机密为由反制,并以极黑箱模式继续操控人们的生活。(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所谓的FinTech,一言以蔽之,就是彻底消除实体货币的大淫念。迄今,媒体均以「增加消费者体验」做为说词。但试问,这个金融大数据的概念一旦普及之后,会是由谁掌握全民的金融与消费资讯?谁又掌握了货币的供给权?倘若有人的思想「不正确」,掌控数位货币的老大哥们,就能轻易关掉任何人的「电子帐户」。
至于社群媒体,则有愈来愈多案例佐证,脸书、Google与推特等网站,能经由不透明的演算模式,将「不受欢迎」的用户给贬入「言论禁闭室」中。外传脸书还能透过精密的操控手法,将特定意见领袖的订阅户绑入「数位隔离室」内。从外看入,这些意见领袖的社群帐户一切运作正常,但会被「系统性」的降低赞数、分享数与触及率,最终达到「思想箝制效应」。当外人质疑脸书等的演算模式时,这些科技巨擘只要一句「商业机密」,就可轻易四两拨千斤。
可问题是如今脸书的功能早已超越娱乐功能,且跨足媒体、新闻、选举、金融、广告、消费乃至国防等领域。事实上脸书、Google、雅虎与微软等世界一级软体大厂,最初都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创投基金In-Q-Tel所成立。如今使用者轻松的就把这些软体以「娱乐工具」看待,似乎过于天真。只是脸书等软体尚未如苹果般,遭强大的消费团体踢爆正在搞一个「计划性禁闭」阴谋,也因此仍以极端黑箱的演算模式操控人们的日常生活。
假以时日,民众或许会发现去年美国的「通俄门」(俄罗斯透过脸书操控美国选举),与今年台湾的「脸书漂绿」事件,不但是社群产业的家常便饭,其所影响的范围将比这些更大。届时,民众才会认为社群网站应该也要像新闻媒体受NCC监管般的对待。而「商业机密」这借口,正是一切万恶的根源。
好文推荐
王大师/刷脸刷虹膜,你不担心「数位屠杀」吗?
王大师/赖院长,请还给每位劳工消失的133万
● 王大师,专栏作家。本文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