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全/新冠经济冲击远超SARS 政府纾困还有哪些方法?
▲义大利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政府3月8日宣布多个大城市封城,严重影响义大利脆弱的经济。(图/路透)
●王健全/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企管系教授。
中国大陆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持续蔓延,目前全球确诊案例近十万件,死亡人数超过2,900人(统计截至3月2日),并迅速传染到全球各国。从确诊案例的速度、扩散国家的数目,据专家判断,其影响力甚至超过SARS。
由于当今中国大陆经济的量体,已远远超过2003年SARS时候的规模,包括目前GDP约是2003年的四倍,服务业占GDP比重也由2003年约40%,上升至目前的60%左右。再加上2003年中间经济处于上升阶段,而如今却处于经济的下行阶段。因此,它对全世界经济的外溢冲击也比过去来的严重。
鉴于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本文综合各机构分析,依序探讨它对全球、中国大陆及台湾经济的影响。
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就全球经济的影响而言,根据摩根‧史坦利公司的分析,如果新冠肺炎在3月内疫情和缓,则对全球GDP的冲击约0.15%~0.3%,如果持续影响3~4个月,将影响0.2~0.4%;牛津经济研究院也认为,它对全球GDP的冲击约为0.25%,远超过SARS的0.15%。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亦将全球2020年经济成长预期从2.5%调降至2.3%。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将中国大陆第一季经济成长率调降至5%左右,预期中国大陆2020年的经济成长率将陷入6%的保卫战。
二、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影响
在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影响上,由于中国大陆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80几座城市陷入封城的状态,对内需消费、工厂复工冲击言不可喻。高盛证券估其影响全球GDP下修至5.5%左右(亦即下滑0.5%),如果疫情持续到第二季,则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率有可能下修至5%以下(约下滑1%)。
新型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大陆内需及出口,受冲击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零售、旅游、金融及房地产等,并造成全球供应链面临中断。国际机构对于中国大陆GDP预测均全面下修,中国瑞银将第一季全球成长率由3.2%下调至0.7%,是金融海啸及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最低的预估数字,并预期2020年中国大陆与印度以外的亚洲地区GDP将下滑0.5%。
▲观光业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图/记者李毓康摄)
三、对台湾经济及产业的影响
接着,我们分别探讨新冠肺炎对台湾经济及产业的可能冲击,分析如下:
(一)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对台湾的影响,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其一,中国大陆的GDP下滑,对台湾的出口有不利影响;其二,对疫情的担心,影响台湾的内需(观光、饭店、零售、物流)、金融波动及工厂动工的延后等。有关供应链的调整及转单效应,数据不易掌握,在此未加以讨论。
就第一部分而言,主计总处曾公布一个数据,中国大陆GDP每下滑1%,台湾GDP也会下修0.29%,假设新冠肺炎疫情在第一季受到控制,其GDP下修0.5%,则对台湾GDP的影响约为0.145%;若延至第二季才结束,则台湾GDP可能下修0.29%。在内需上,如果以SARS对台湾经济冲击约500亿元新台币推论,如新冠肺炎在第一季缓和,冲击约是SARS的一半,即250亿元,扣掉一半的成本(125亿元),约0.07%GDP。若其拖至第二季,影响和SARS相当,500亿元,扣掉一半的成本,约为0.14%GDP。
因此,总结而言,依我们的推估,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如在第一季缓和,约0.215%(=0.145%+0.07%)GDP,若拖至第二季,则约0.43%(=0.29%+0.14%)GDP。主计总处也因而下修了今年台湾的GDP成长率,由2.72%调降至2.37%。
不过,台湾今日并非主要疫区,加上过去的管理经验、SOP及相关的设备、隔离病房等,其冲击可望降低一些。当然,最后的冲击仍视新冠肺炎的持续性、扩散性而定。
(二)对台湾产业的影响
根据国发会于2月13日在行政院会后记者会中表示,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预期观光、石化、电子零组件、机械设备及汽车零组件五大产业冲击最大,并推估若疫情持续3个月,将影响台湾经济成长率0.35-0.5%。
在观光产业方面,受疫情影响,因消费者怕染病不敢出外消费,受到影响的实体零售、餐饮等线下产业等,依照中小企业白皮书之统计,与观光相关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及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业者共计约有856,636家,约占整体中小企业六成;根据2003年SARS的经验,营业额减少约500亿元,此次疫情,台湾服务业发展协会表示,业者预期减少约半年的营业额,若疫情持续,影响可能持续扩大。
(三)对台湾商业服务业的影响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的扩大,冲击了消费者出门的意愿,也重创了餐饮、零售、观光等商业服务业的业绩。根据业者反应。1、2月以来,影响了2~3成,甚至5成以上的业绩。e-go游览车公司指出,最近每日亏损50万元。同时,不少五星级饭店纷纷降价争取住房率,再次凸显了商业服务业的困境。
根据〈中小企业白皮书〉的分析,商业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居多,高达85万家。如以每家平均4位员工估算,约有300多万人,占总劳动人口的3成左右,其影响不可谓不大。这些厂商、店家的业绩低迷,也代表着企业对经济成长的无感。至于新冠肺炎对金融面的影响,在汇率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的蔓延,避险的基金几乎全数往美元靠拢,美元指数也接近100,主要国家货币如欧元、日币、人民币均对美元贬值,台币与美元的汇率也贬破 $1:30。不过,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欧美,也引起美国的恐慌,美元指数下滑至97,台币也守稳至30元的价位。
▲疫情不断扩散,世界各国经济也陷入危机。(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在股市方面,由于美国非疫区,加上远离中国大陆,股市影响相对有限,道琼指数在29,000~29,500上下盘旋。Nasdaq指数仍一路攀升。不过,2月下旬后美股暴跌,道琼指数下修了近3,000点,加上美国联准会紧急降息2码,也引起市场恐慌,是否意味着疫情进一步扩大,将重创全球及美国经济?
反之,台股指数却在1月20日左右大跌,而近期也在11,500附近徘回,意味着台湾经济和中国大陆经济连动性高,不管在中国大陆经济下行对台湾出口的影响,供应链断裂对台湾中小企业、光学元件、汽车零组件、医药产品的冲击,以及消费信心下滑重创台湾的航空、观光、旅游、餐饮、零售等内需产业之上。
在利率方面,全球利率处于低档,资金泛滥的情况,美国去年(2019年)三次降息,并宣示今年不再降息。不过,随着新冠疫情的扩大,联准会也出人意料之外降息2码。其他国家除印度、土耳其之外,因利率已经相对宽松,除非疫情进一步蔓延,否则降息空间有限,台湾目前利率已十几季维持不变格局,代表资金依然宽松,但疫情是否会为企业注入流动性,仍值得进一步观察。
另一个值得观察的是,美国10年期和3个月期的公债殖利率倒挂,代表资本市场对新冠疫情的风险意识升高。不过,须视疫情的发展情况而定,如果疫情无法缓和,长短期公债殖利率倒挂的幅度、期间将拉长,因公债殖利率倒挂是景气领先指标,不排除全球景气在十年多头行情后出现反转的趋势。
▲因应疫情,朝野合作推出纾困方案,希望帮助民间企业渡过难关。(图/记者汤兴汉摄)
政府纾困方案具体内容
在政府的纾困措施上,根据行政院2月17日推出600亿元之纾困方案,将以融资、就业、税务等三大面向来协助业者,且适用于各行业。具体内容如下:
一、补贴银行减免中小企业旧有贷款利息,补助利率按照中华邮政1年期机动利率(1.06%)进行。二、未进行减薪及裁员之企业,适用中小企业营运资金贷款利息补贴,贷款额度为500万元,享有利息补贴6个月,利率按中华邮政2年期机动利率再加1%,为2.095%。三、属于中小企业振兴转型需求之融资,给予8-9成信用保证,并按中华邮政2年期机动利率(1.095%)补贴1年利息。四、减班休息必须领基本工资,并非无薪。五、鼓励每周减少工时达16小时以上之劳工,可在减班休息时段参加训练课程;且政府补助全程训练费用,依照基本工资时薪(每小时158元)给予训练津贴,且补助时数不得超过每个月减少之工时,每个月时数为16小时以上、120小时以下。六、补助企业员工训练额度最高350万元。七、经济部针对服务业、交通部针对观光业等人员加码进行培训。八、营利事业所得税:因疫情导致营业收入减少,亏损者当年度免课所得税;符合规定者,可在未来10年内减少相关年度应纳税额。九、营业税:因疫情影响而减少收入或无法营业者,由税捐稽征机关调降查定销售额及营业税额。十、税捐主管机关适时主动公告延长缴纳期限。十一、有关民众防疫假或照护假,企业给薪部份可纳入200%之营利事业所得税减除额度。
此外,针对振兴消费抵用券部份,经济部已初步提出20亿元额度,将在疫情获控制后提出;且预计将扩大纳入艺文活动,增加消费抵用券经费。
▲澳洲音乐家染疫来台演出,国家音乐厅近期表演立刻喊停进行消毒。(图/记者屠惠刚摄)
此次纾困振兴条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防役、救灾、振兴三管齐下,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策略。二、涵盖层面广,而且受冲击行业和补助对象的方向相契合。补助纾困对象包括:因中国大陆经济下滑,对中国大陆出口下滑产业的纾困;因中国大陆复工缓慢,产生断链产业的纾困、融资;以及因疫情扩大重创消费信心的航空、旅行社、运输、餐饮、零售等行业。三、企业的补助和员工的协助,均予以顾及。
综观之,条例由纾困、融资,协助企业渡过难关,再透过扩大内需,最后加速厂商升、转型,可说面面俱到,短中长期兼顾的纾困振兴方案。
除了前述政府的纾困、融资、振兴与作法之外,其他可以考虑的配套,包括:
一、协助业者分散代工、备援基地,降低订单移转的冲击。二、掌握受冲击企业的纾困,以免波及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可能衍生的失业问题。三、暂时辅导透过网路消费,减少实体通路接触传染的风险。四、鼓励国人梯次休假,并分散国内旅游时间,来替代国外旅游的风险,以及填补国内观光人数不足的危机。五、因疫情遭隔离的员工,透过无薪假及相关措施的协助,保障其就业的权利。六、在纾困、融资及振兴经济上,如能导入一些升级转型的思考会更好。例如结合人工智慧协助商家精准行销、进行更有效的折扣来创造商机等。当然,振兴经济的补助预算能扩大,抵用券的限制减少,会发挥更大的振兴经济效果。七、加强制造业的纾困,包括提高贷款额度、延展还款期限、房屋税、地价税减免等,以协助厂商渡过难关。同时,由于复工速度较缓慢,可能导致企业违约,政府也可考虑协助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咨询,以降低风险(产业杂志,2020)。八、劳动法规适度松绑。在疫情稍为缓和后,企业必须加班赶工,因此,政府在弹性工时、派遣比重、加班,乃至外劳应用上,可考虑在一定期间内适度放宽,以发挥更大效率。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后,智慧制造愈形重要,但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导入人工智慧(AI)、物联网(IoT)等,投入成本高,但效益仍不确定,如能在工业区、加工出口区、自贸港区等地设立「数位经济展示中心」,使企业了解导入AI、IoT前后效益变化,而勇于投入数位科技、智慧制造,加速升级。
热门推荐》
►李沃墙/义大利封城防疫 「欧洲病夫」经济病情再恶化 ►林忠正/全球产业从单一世界工厂走向多核心产业链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