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圣/西进大陆,在地化体验才是关键

文/王明

20年前的台湾传统产业流行一句话,他们说: 「去大陆找死,不去大陆等死。」这句话现在很少听到了,也可能是去大陆的已经死了(关厂),或在台湾也已经死了(也关厂)。现在台湾报章杂志常听到有关大陆,就是大陆崛起而台湾却一筹莫展,深陷薪资停滞,经济无法成长难题。

那么对有志青年们,该不该去大陆工作呢? 我曾在美国工作过几年,那是个网路科技公司,刚去的时候全公司只有我是非美国人。后来回到台湾工作,再到大陆任职美国电脑资讯产品全球领导厂商,在大陆当地担任负责所属产品线整个中国行销业务,我的看法是:

我建议有大陆工作经验,但请明白为何去。

我鼓励到大陆去工作,但首先请搞清楚「为什么去大陆工作?」。你是去赚钱,结交人脉,去创业,了解大陆,还是其它?

就像许多人去澳洲打工一样,说白了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但是还有可以学英文这样的小小愿望,或者是拓展国际视野这种伟大的志向

对在台湾上班的年轻人,不管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已经工作5~10年,虽然面对台湾薪资停滞,但相较于20年前的传统产业,你似乎并没有这种「去大陆找死,不去大陆等死。」迫切的危机感。即使薪水不高,加薪幅度少,但台湾生活费也不高,生活品质又完善,去大陆工作是你一个选项,但并没有成为「不去等死」的危急存亡关头。

所以先想清楚,你去大陆工作的目的是为什么? 如果是去赚钱,那如何能够最短时间赚到最多钱? 如果要结交人脉,那可能还要一边读EMBA。如果要去创业,就要多方接触创立公司相关资源。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优先事项要去做。

白领上班族而言,我认为去大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有大陆经验。而且是住在大陆当地的工作经验(不是出差飞来飞去那种)。

去澳洲打工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去大陆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赚钱……这应该是很多刚大学毕业,或工作几年的白领上班族想法。这绝对正确无误。

但我在看工作生涯的规划,习惯看What’s next? 也就是说你找下一个工作,这份新工作能够为下下一份工作带来什么帮助? 请用这个观念来看待去大陆工作这件事。去澳洲打工,除了赚钱跟期待中的能够学好英文,开拓视野,但对接下来要找的工作帮助有限。

但如果你把去大陆工作,同时思考下下一份工作职场发展,那么去大陆一年绝对比去澳洲打工一年来得更有收获。

策略是这样的,当你在大陆当地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你的履历表就可以写入: 曾在中国大陆负责某某工作。而你下下一份工作,不管是要在大陆跳槽(那么当然有中国工作经验很重要),还是你要回到台湾寻找工作,或者你的眼光放远寻找欧美厂商在亚洲地区的工作,这份曾经在中国当地居住工作的经验,都会为你加分,因为这是所有厂商想去的市场。(p.s. 去澳洲打工的经验没有这种明显效果)

因此你去大陆工作的目的,就不应该只是赚钱,而是着眼于这份居住在大陆的工作经验,可以为下下一份工作带来更高的发展。

如果说你明白了去大陆第一份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有在大陆当地生活,当地工作的经验。因此你也得决定,你要到外商大陆投资企业台商公司上班,还是大陆当地企业(民营企业)。

这种住公司宿舍管理工厂的工作,薪资行情普通,但因为生活开销公司全部包办,所以很能够存到钱,适合不怕吃苦想要存一笔钱的年轻人(例如去澳洲打工的人)。但如果抱着要去了解大陆当地生活民情,那就要考虑多些。因为譬如说你到鸿海,它是一个巨型的自给自足工业区,对台湾干部来说,你的生活范围就是工厂跟宿舍。公司对台干的照顾非常好,但也导致你跟真实大陆外界的接触就少。例如,很可能你住的地方是某交通不便的厂区,然后熟的同事又都是台湾人,因此你会变成好像住在大陆,但又过台湾生活,跟整个生活就是去厂里工作。这让你失去了在大陆当地工作,了解大陆当地的生活文化,了解大陆当地人生活习惯这些机会

当然如果是台资企业,但不是在工厂里上班,而是在城市里面(例如上海, 北京)的办公室工作,这种就胜于到工厂上班。因为至少你是在城市里面,可以近距离的了解这城市的运作。

这就好像如果一个新加坡人,他到台湾第一份工作,就到屏东的乡下跟着当地企业老板工作,公司很赚钱也可以付得起高薪,以老板很乡土的作风,一边工作一边还热情请他吃槟榔,这习惯没有对错,恐怕这位新加坡人也不容易适应。

锁定了想到大陆工作,而且要到大城市的办公楼里面工作,你就可以准备好履历表开始寻找。首先,如果你在台湾找当然效果没有在大陆当地来得容易,不过至少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

在台湾找工作你会投履历到104等线上人力银行网站,在大陆同样有许多类似网站。但这些多半针对大陆当地的人去寻找,对在台湾想要过去工作的不一定适用。我相信已经很多文章在讲如何到大陆找工作,我就不说太多,只介绍两种方法:

在大陆工作,你一定要把它当作「国外」来看待,只是用相同语言文字而已,就像新加坡人到台湾工作,台湾对他是个「国外」。大陆真的跟台湾在基本观念上差异很大,所以你做好准备会遇到无数的文化震撼。这些内容可以参考田临斌先生这篇压力、排挤、诱惑:台干在大陆的应变计划, 他说的非常贴切而且都是肺腑之言。

而且从台湾过去的人,你毕竟没有跟他们共同成长那种背景经验,因此有些大陆同事很自然而然的动作,看在你眼里会很难想像。举一个例子,你可能很常听到去过大陆的人提起,或自己亲身体会,在北京/上海的地铁(捷运),人们是毫无像台湾这种排队习惯的,地铁车一来蜂拥而挤进去。在台湾我们都会说,这些人怎么这么没水准,都在争先恐后。

但如果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陆每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是600万以上,2012年就是680万,而民国99年台湾的大学/大专毕业人数是27万。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么多人口的地方,你要费尽心思去争取自己的资源,不然就被淹没了,因此你不得不很会用各种方法去争夺,或者是排挤别人,而这些自然的态度都很可能你在工作上遇到。

面对在大陆工作时遇到的不愉快,或者是你在生活上的种种不如意,你就想想,像你这样语言文字相通的人都会如此,那些外国人到中国岂不更痛苦(也许反而不会),所以你可以跟我一样,遇到不如意,心中告诉自己: Welcome to China! 虽然是很阿Q,但是既然你是为了要有大陆当地工作生活的经验才到大陆,那么就接受它的美好跟丑陋吧。

田临斌的文章也说了,在大陆工作如果是一个人去,生活非常苦闷,因此有许多花天酒地的诱惑。晚上下班跟周末的时间,如果一个人住的确非常无聊,但这时间反而是你可以用来更了解中国的机会。我在大陆工作那几年,就利用这些时间,大量阅读跟中国大陆1949年之后的书(称为新中国成立),可以更了解那段台湾写的反共救国历史,跟大陆当地是如何度过大饥荒文革等故事。同时也看了改革开放30年相关书籍,了解现在耳熟能详的大陆企业,像是联想、海尔等,它们公司发展的脉络

空闲多读书,不但可以排解一个人旅居中国的寂寞,还能够增长见闻。有了这些知识,我之后在大陆工作经常引用这些他们成长过程才有的经验,例如三个代表学雷锋农业学大寨等等,让大陆人觉得倍感亲切。如果不是很认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从台湾来。

与其你埋怨台湾薪水冻涨, 经济不景气, 艳羡海峡对岸隔壁大宅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要不就去闯闯看吧!!

在去之前,先想清楚,你是要去有大陆当地工作跟生活经验。这经验让你就近认识大陆,这一个全球注目的巨大市场,与台湾如此接近却又如此遥远。真实的去与大陆同事来往,去了解过去40年来文化的差异,去知道大陆生活习惯。把自己融入大陆生活中,看中央电视、用微博、读当地财经周刊、用当地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去拥有你的大陆工作经验。

不管你后来是不是继续在大陆发展,或者是回到台湾,这大陆当地经验是你另外一个工作生涯的有力跳板

如果你曾经徬徨过该不该去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