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佳/对数位身分证 谁甩锅?
▲王婉佳认为,行政院应该鼓励,和投入行政资源。(图/内政部官网)
数位身分证原本今年10月,就要实施换发,鉴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已经延后到明年7月。由于部分民众对资安的疑虑,内政部决定,明年1月在科技产业就业人口众多新竹市,自愿申请换发试用。
新竹市政府打算暂缓试办数位身分证,媒体日前向行政院长苏贞昌提问,试办日期是否会延后?苏院长表示,有些人对资安有疑虑,他已经责成内政部一定要好好沟通说明清楚,不必贸然推动。结果苏的一句话,让数位身分证完全「卡」住了,凶多吉少,而且让内政部背上「黑锅」。
内政部是不是「贸然推动」数位身分证?这项与e时代和国际趋势接轨的重大国策呢?
2018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委员会于行政院第3632次会议发表「智慧政府发展蓝图」,揭示数位身分识别证是智慧政府基础架构,优先完成「全面换发数位身分识别证」及「建立具安全且可信赖的资料传输机制(T-Road)」等基础架构。也就是政策完全由国发会和行政院制定,内政部只是下属的执行机关。
目前由于民众对其资安疑虑,因此内政部才在部分县市推行自愿试用,说明其重视民意,而非恣意妄为地「贸然推动」。行政院及行政院长,作为上级单位和长官,应该协助内政部向民众做更多的宣导和沟通。专业做「哏图」行政院中央厨房,更应该以其人力物力,大力协助这项重大政策的实施。
中小学装冷气这项「德政」,都是苏院长听了自己女儿的建议,才去做的。数位身分证应该也不是贸然推动的。其实,数位身分证早在20年前,就开始推动。研考会曾在1997年中成立「IC卡规划及推行小组」。一年后,决议展开「国民卡专案」。1998年6月公告以整体委外的方式,征求资讯业者承作,并于当年8月10日公告评选结果,由「中华国民卡经营团队」获选。
而「中华国民卡经营团队」,主要投资者其实为力霸集团,当年因为商誉不佳,失去全民信任才导致最后延误破局。现在承接数位身分证制作的,才是真正的「国家队」中央印制厰。由内政部发包,并由行政院核定。
所谓数位身分证潜在的「资安」隐忧,一部分来自无法得标的民营公司,游说炒作,想要「翻案」重新招标。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学者和社运人士,过多的政治联想(防共恐共)。
数位身分识别证单纯做为「身分确认」之用,只有辨识功能,没有储存其他资料。像健保、劳保、财税、监理等资料均个别存放在各机关资料库中。所谓的「泄密」、「被骇」,并不在于数位身分证本身,而是政府各机构的公共网路和资料库。
就像现在已经普遍使用的健保卡和自然人凭证,都有内置晶片,目前也没有传出任何严重资安泄密情事。数位身分证的加密技术,和使用规范,比前两种晶片凭证更严谨和严格,想要破解和仿制,除非运用国家级的资源,否则几乎不可能。除此之外,数位身分证也给个人隐私更多的保障,「卡面资料」比现行国民身分证更少,栏位资讯仅提供:姓名、身分证字号、出生日期、相片与婚姻状态等 5 项个资。原来传统身分证的配偶名字、父母名字、户籍地址、役别、出生地等 5 项个资,则储存于晶片内,须授权才可读取。不像现在办个电话号码,留下身分证影本,后五项资料就对外完全公布。你家住哪?配偶、父母姓名被外人一目了然。
朝野立委认为内政部与民间还是沟通不足、无法消除疑虑,才会让政策不断受阻。其实内政部,在这两年一直都在宣导,也不断回应和解释外界对数位身分证「资安」的质疑。只是,内政部虽然努力,但并不具有专责的宣传资源,可能力有未逮。
这时候,行政院应该鼓励,和投入行政资源。站在为国为民兴利的角度,数位身分证这项民进党政府重要政策,应该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推动才是。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