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肌」重重 当心沉默不语的肌少症找上门

「肌少症」可透过居家筛检先评量,男小腿围<34公分、女小腿围<33公分、小腿肚≦指尖环,怀疑就有可能是肌少症。(图/张嘉恩治疗师提供)

「肌少症」可透过居家筛检先评量,男小腿围<34公分、女小腿围<33公分、小腿肚≦指尖环,怀疑就有可能是肌少症。(图/张嘉恩治疗师提供)

您是否感觉行动越来越吃力? 手脚更容易酸?有时甚至连开罐子都打不开?医师提醒要小心喔!「肌少症」可能已经找上您。

大家近年可能比较常听到「肌少症」这个病名,但「肌少症」单纯只是「肌」肉减「少」的疾病吗?医生指出肌少症的定义至少包含三项,包括低肌肉量(例如:手脚变细、体重突然减轻等)、低肌力(例如:罐子打不开、手脚更容易酸等),以及低体能表现(例如:提不起劲、容易疲劳等)等综合症状,是进行性与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

根据研究,年龄超过50岁后肌肉质量会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肌力会以1.5-5%速度下降,到了老年期下降幅度更大;除了年龄外,缺乏身体活动(久坐、卧床…)、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取不足、吸收较差、脂肪浸润等)或是慢性疾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都会加速肌肉流失,提升「肌少症」的风险。

肌适康物理治疗所暨运动科学物理治疗师张嘉恩指出,肌少症会增加跌倒与骨折的风险,进而导致行动受限、并发症、失去独立能力而需要长期护理,不仅造成庞大的财务负担,骨折后若长期卧床,一年内死亡的机率更高达20~25%,不可不慎!

那么要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肌少症呢?张嘉恩治疗师说可透过居家筛检先评量,家人若有日常抱怨肌肉减少、力气变弱、走路不稳或体力变差等,可先在家填写SARC-F量表与测量腿围(用皮尺测量非惯用脚小腿最粗处,没有皮尺者可以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围);若SARC-F大于等于4分或男小腿围<34公分、女小腿围<33公分、小腿肚≦指尖环,怀疑有可能是肌少症,可在运动习惯与饮食去做调整或到医院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

若在家筛检已有肌少症的可能发生情形,张嘉恩治疗师建议可至医院检查,利用握力器检查肌肉力量,与五次起立蹲下、六公尺行走或简易身体量表(SPPB)评估体能表现,还有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或生物组抗仪(BIA)量出肌肉质量,经过层层关卡才能诊断您是否有肌少症或是严重肌少症。

根据研究「肌少症」可以透过运动与饮食来改善,那该怎么动?张嘉恩治疗师说,运动需要包含三要素:有氧运动、肌力训练与平衡练习,缺一不可。透过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有氧能力、代谢调节和心血管功能。而肌力训练可以来给予肌肉明确的刺激,训练的方式可以利用自己体重、哑铃、壶铃、弹力带与器械等来执行;最后是对于神经肌肉调节有益处的平衡训练,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姿势、预防跌倒等。预防胜于治疗才是对抗「肌少症」的不二法门!

经过以上的介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更认识沉默不语的「肌少症」呢?因应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若有以上情形或疑问请寻求专业人员协助,一起跟重重危「肌」说掰掰,让我们重获肌力,「肌」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