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就要防肌少症 医:多吃8种食物很重要
成年人30岁之后,开始有肌肉退化的现象,若无运动习惯者,肌肉质量及肌力会逐年减少。此为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一名62岁女性,抱怨经常背部、腰部酸痛,且时常感觉手臂酸麻,使用止痛药膏情形会改善,但不久即复发。其每天工作必须站立九个小时,双手不断地作活,且没有运动的习惯,就医诊断为长期不运动及老化造成的肌肉萎缩,以致无法负荷原来工作,造成肌肉受伤。
30岁之后肌肉开始退化 有运动习惯助延缓
书田诊所家医科主任医师周明文表示,成年人30岁之后,开始有肌肉退化的现象,若无运动习惯者,肌肉质量每年减少1%,肌力每年减少2-4 %,退化速度会随着年纪的增大而加速;有运动习惯者,则可减缓退化速度。
周明文进一步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可能慢慢流失,三十几岁时多无症状,四十至六十岁经常腰酸背痛,或肌肉拉伤,无法负荷年轻时可以胜任的工作;七、八十岁时若觉得没有力气、活力变差、走路速度很慢等,就可能有了肌少症。
若要减是肌肉是否有萎缩征兆,周明文说明,简易居家检查方法是「计时起立行走试验」,首先从椅子上站起来,走3公尺然后转身,再走3公尺,然后坐下,如果超过20 秒可能有肌少症。若继续恶化,将导致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失能,无法站立或行走,必须以轮椅代步,增加健康照护的需求和成本。
如何治疗或预防肌肉的萎缩?周明文表示,在营养方面,每公斤体重每天应该吃1.2-1.5g的蛋白质。蛋白质来源如肉类、鸡蛋、起士、牛奶、豆腐、豆类、坚果等;另外,应补充维生素D,它除了可以调节钙、磷的平衡外,对于维持肌肉功能、肌肉强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外,规则地运动也非常重要。人的肌肉有「用进废退」的特点,所以任何年龄层都应该建立运动的习惯。虽然,任何运动都可以减缓肌肉的退化,但其中以阻抗训练(重量训练)最为有效,建议每周作一至两次。
周明文提醒,任何运动都必须循序渐进,不要勉强,以避免运动伤害,尤其是年长者,更要特别小心;若本身有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肺疾病,则应请教医师,以了解自己的极限,选择适当的运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