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來自市場的情味:在台東 Icifa 感受從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

Icifa主厨郑吉棠以法式料理手法,重新诠释在地食材的风味。图/于国华提供

第一次在Icifa用餐,惊喜不断、如同爬山般的向上推升,令我想要欢呼的高峰在甜点「马告巧克力」。生长在太鲁阁深山的马告,香气饱满,和苦味巧克力完美融和,味韵绵长!大小如鹌鹑蛋的一颗巧克力,将用餐的喜悦完全升华。

Icifa主厨郑吉棠用市场买来的在地自然,转换成餐桌上的风华美味。图/于国华提供

台东市更生路上Icifa餐厅,低调到路过会错过。主厨郑吉棠解释,icifa意指「市场」,来自日语「ichiba(市场)」、传入阿美语再转化之后的发音。一个字「icifa」,藏着文化挪移的乾坤。郑吉棠的料理,同样经过转化与融合;本土食材、法式调理,最终上桌是独特的新创口味。

面前菜单,印着今日「开胃菜」食材:老酒酒糟/凤梨/花枝(肝)/油芒/咸猪肉/刺葱醋/野生荖叶/莴苣笋。接着几行是「前菜」:芭蕉旗鱼/陈年乌梅/乌鱼子/仿土鸡/康乐小米/柠檬/香菇/剥皮鱼/白花菜/珠葱/鹿角海菜。这顿晚餐,上场三十多种食材,主要来自市场,还有主厨发挥采猎精神,上山下海去寻找的珍味。

郑吉棠曾在多间饭店学习法式料理,工作地点绕台湾一圈,最后跟随留法主厨杨柏伟创办Sinasera 24。台东县长滨乡间的Sinasera 24,凭着杨柏伟对本地食材的坚持、口味的创新,如今成为传奇的法式餐厅,一位难求。离开Sinasera 24创业,郑吉棠找到目前店面,自己动手布置。Icifa在2019年底开张以来,始终只有他和一位助手,每晚最多接待十二人。

「有人想投资扩大餐厅,但我不想要。」吉棠喜欢现在的自由,可以花很多时间逛市场,和卖菜小农、阿婆聊天。但小餐厅的限制也多,例如,看到很好的鱼但形体大、价钱高,买或不买?他珍惜食材,每日供餐数量有限,要做到充分运用食材,必须花费更多心思。一人负责所有料理,每天从买菜做到餐后冲咖啡,假日还要备料或制作甜点,工作时间很长。

无菜单料理看似主厨的自由展现,但市场卖什么,才是上菜的关键。台东农产多元,但缺乏年轻人参与,年迈的小农、菜贩不断退休,市场食材愈来愈单调,而且产量不稳定,这些都让郑吉棠觉得感伤。

调理食材如同美人上妆,必须秀外慧中、美上加美。Icifa料理原则很简单,「一加一要大于二」,透过烹调和各种搭配,让食材风味更多元突出。还有「吃得健康、认识风土」,吉棠说,有缘为客人料理一餐,希望客人吃得开心,也能透过食物认识台湾。

任何菜市场,都是常民社会与自然生态的交融,生活情味和料理风味的源头。Icifa做为市场的延伸,完成了从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让来自市场的天地造化之物,转换为体验风土人情的风华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