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资修复人才缺口大「匠作筑薪」呈现传统技术

传统技术因老匠师逐渐凋零、导致人才出现缺口文资局长施国隆特别向学生喊话,呼吁大家来传承老手艺。(林欣仪摄)

传统历史文物的修复除耗时又耗费金钱,更大的问题在于老技师凋零、技艺失传等人才缺口,为彰显传统技术的重要与特色,文资局举办「匠作筑薪」文化资产保存技术展局长施国隆特别对学生们喊话,「传统技术将成为显学,未来不会没饭吃!」

「匠作筑薪‧2020文化资产保存技术展」24日起在文化资产园区登场展场设置一座大型汉朝形式建筑框架,借以诠释台湾大木作勾鬪叠等技术特色、营造出传统建筑的力与美感一旁陈设燕尾榫、六角斗、八角斗等实体木制品,呈现历史建筑屋顶上常见的剪黏、交趾陶等工艺

文资局举办「匠作筑薪‧2020文化资产保存技术展」,展场中陈设不同木料,邀民众品闻。(林欣仪摄)

传统技术为何重要?施国隆强调,全台现有建筑类文化资产多达2600处,其中有6成属于木结构建筑物,为了修复这些历史建筑,政府投入庞大资源,包括文化部编列的前瞻特别预算、文资局的历史保存经费等,却因老技师凋零、人才技术无法衔接而陷入困难。

教育扎根很重要!」现有匠师老化,为培育新生代衔接,文资局去年成立传匠工坊,施国隆说,目前已培育上百名学员,但仍有许多人不了解文化资产修复的技术到底有何特别,文资局才举办这场展览,盼吸引高中职学生加入,深入了解传统修复技术所需工具、修复伦理等,展现传统技术的价值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匠作筑薪‧2020文化资产保存技术展」除展出早期建筑使用的木料、运用工具及遵循工序要诀等,其中一区还摆设10余种各式木料,开放民众品闻,邀大家来闻闻看桧木味道、台湾杉木香味各有什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