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邱祖胤》艺术至死方休

一代名伶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上周过世,令京剧爱好者惋惜。其实更早前的2014年4月,台湾也悄悄走了一位「活关公李桐春。不管是小梅兰芳也好,活关公也好,京剧艺术尽管式微,却还是在一整代人心目中,留下美好记忆,而且不可抹煞。

梅葆玖与台湾的渊缘,始于1991年台湾名伶魏海敏跨海拜师、成为他的大弟子,从此梅派在台湾有了嫡传香火。但除了少数对京剧艺术钟情的艺术爱好者外,明白梅兰芳的地位及贡献者,屈指可数。

2008年,拜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之赐,台湾关于梅兰芳的出版品接二连三发行,包括蔡登山《梅兰芳与孟小冬》、李伶伶《梅兰芳的艺术和情感》,梅兰芳的次子绍武孙子卫东所整理的《梅兰芳自述》等书,一时间「梅兰芳」成为艺文读者的阅读关键字

梅兰芳生于梨园世家祖父即是著名的青衣花旦演员,他8岁开始学戏,10岁登台,演技及女性身形魅力十足,登台演出经常造成轰动,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民国四大名旦,他提出「移步不换形」的理论,为京剧改革指出明路,《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更成梅派艺术经典,家喻户晓。

梅兰芳9个子女只有梅葆玖一人学戏,虽历经抗日、文革干扰,却仍克绍箕裘,不但在艺术造诣力求传承,还力推交响乐与京剧融合,同时为推广繁体字发声,努力为传统文化活路

至于前年过世的李桐春,同样生于梨园世家,1949年随团来台演出,之后即留在台湾,1976年起与胡少安合作推出电视京剧《忠义剧展》,在中视频道演出关公一角,从此被誉为「活关公」,许多民众对他的演出仍有印象,我也是在当时知道这个名字。

记忆中,李桐春所饰演的关公,不怒而威,眼睛从不睁开,一睁眼必是要杀人了,身段念白都有一种神明降临的气势,非常吓人。

有人感叹京剧的美好年代一去不复返,其实岂止京剧,面对网路电子媒体的兴起,许多传统艺术都面临挑战,不但观众流失,传承也有困难,更显得坚守岗位力求突破者的难能可贵。

我想起义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电影《爱情神话》,其中一幕透过旁白者叙述,某某雕刻家,终其一生,只雕刻一种风格的作品,无怨无悔,至死方休。这是何其寂寞、执着的境界

对许多工匠艺术家创作者而言,尽管在无利可图的穷途末路,也从不轻言放弃,然而当艺术的花朵在对的时机绽放,即使台下观众只有一人,那也是一花一世界的永恒。

在艺文团体渴求杯水车薪的补助而不可得的同时,在文化政策永远得看政客脸色的同时,不只是名角的贡献令人钦佩,更多在看不到的角落默默努力的创作者,他们的情操与态度,更值得令人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