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台美签署BTA准备好了吗?

夹在中美二强对峙之间,台湾有了扮演中美大国博弈杠杆支点角色,虽造成台海之间渐渐升高的紧张情势;但不可讳言,也获得相当的政治利益,特别是在台美关系的提升上,例如加强对台军售美国高层多次在国际上为我发声、高层官员陆续访台等。在美国卫生部长访台后,政府旋主动宣布明(2021)年初开放莱克多巴胺美猪及30个月龄以上美牛进口,紧接着就是攸关台湾产业未来长期发展的台美BTA(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双边贸易协定)议题,陆续浮上台面

由于台美BTA除了攸关台湾的产业利益,更涉及台美关系的进展,以及可能吸引其他国家跟进与我洽签FTA的示范效果。由于台湾向来不是美方洽签FTA的优先对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始于1994年,讨论解决台美双方投资及贸易障碍的不定期双边会议形式之沟通管道─「贸易及投资架构协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自2016年第十届TIFA后停开至今已四年,如今以开放莱克多巴胺美猪作为头期款,我国有机会直接进入台美BTA洽签,尽管付出一些代价,政府显然认为值得。

谈判尚未启动,为降低产业冲击,政府已承诺成立新台币100亿元之基金协助养猪产业调适及增加竞争力。上述整体相关可能受冲击产业之调适及因应所需投入之资源必然更多。为争取最佳谈判结果及对可能冲击妥善预为因应,笔者建议以下几件事应即早展开以为谈判之准备:

一、相关产业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经济研究院、商业发展研究院等应即着手针对可能谈判结果设定各种情境,进行经济影响评估(如GTAP或TAIGEN),此外更应针对个别产业之影响冲击进行细致之分析提供政府相关部门作为谈判前参考。

二、政府相关经贸部门应即整合并筹组谈判团队及拟定目标、设定谈判策略底线基本上,由于美国关税及非关税障碍很低,且向来谈判非常强势,在谈判态势上我方显然处于守势,如何妥善运用各项谈判策略折冲樽俎,是政府应该跨部会整体思考的。另外,若最终谈判结果超过设定之底线,显示整体谈判并非对我有利,此时则须考虑是否停止洽签协议,以免产业冲击过大。

三、政府财经及农业部门应拟定妥善之沟通计划,谈判前、中、后分别展开对国内产业界国人之沟通,以形成谈判策略、因应措施及凝聚共识。例如:谈判过程持续与一般民众沟通签署台美BTA的必要性及好处,以及如何减少负面冲击。如此可以避免如ECFA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引发太阳花运动耗费社会成本造成社会不安之情况。产业主管部门谈判前与产业讨论出合适之进攻及防御策略、目标及底线。过程中随时保持与产业之联系,必要时可以民众及产业的强烈意见表达做为坚守立场之工具。

四、任何贸易协定虽有其整体利益;但一定有部分产业获利、部分产业受损。因此因应谈判结果,应针对可能受损产业建立有进口异常监测、加强产业振兴辅导措施。

最后,除了做好谈判准备,争取最佳利益,我们尚可借此台美同盟渐渐成形之机会,同步积极加强台美产业合作机制,倾力促成台美双方产、学、研共同研发及生产分工之机会。

除了最近台美产业许多相互重大投资计划,如台积电决定投资美国5奈米厂谷歌及微软先后在台投资资料中心外,可以更进一步思考推动二国产、学、研共同成立大型科技研发计划,或争取参与加入美国产业或研发机构之研发计划,让台湾产业成为美国产业链中重要不可或缺之一环,为中美科技产业供应链分流之大趋势做好最佳的准备。

此外,鉴于台美贸易间长期顺差的对我不利谈判地位及我国有借助美平衡中国大陆威胁的需求,若展开台美BTA谈判,将可能不只是考量产业上的利益,而备极艰辛。惟有万全的准备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