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台湾长照产业盈利的悖论与两难
台湾老人余命显著增长,加上战后婴儿潮发力,导致住宿需求并未因居家服务而减速,一床难求已是全台需求者心中之痛,值得关注。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将于2026年进入超高龄社会,就是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1%,这是甚么概念?也就是五人中就有一人是所谓的「老人」。但台湾从高龄社会(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4%)转为超高龄社会之时间仅八年,相较日本(11年)、美国(14年)、法国(29年)及英国(51年)为快,而与韩国(八年)及新加坡(七年)等国之预估时程相当,台湾老化速度不仅超英赶美,且未富先老,相当惊悚!
■社区居服机构快速成长
然而回顾过去,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并未采纳国民党版的长照保险政策,推出蔡英文版长照2.0的福利政策,专注社区居家(居家服务、日照中心、社区关怀据点等),忽略长期存在的住宿式长照机构,姑且不谈选票考量之阴谋论,六年多来全台社区居家服务机构野蛮生长,尤其中南部居家服务机构成长更是凶猛!此一趋势造就许多二次就业的妇女进入居家服务,也些许舒缓长久以来独居老人的照顾问题以及分摊照顾者的心理与生理负担。由于台湾健保涵盖率与医疗品质堪称全球翘楚,老人余命显著增长,再加上战后婴儿潮发力,导致住宿需求并未因居家服务而减速,由于住宿式机构不仅投资金额高,且从觅地、买地、自建、开业、收案至少需时五年以上,但时间不等人,床位生不出,一床难求已是全台需求者心中之痛!
回到长照产业可否盈利的主题?这是一个颇为严肃的课题,也是多年来业者一直被意见领袖或主流媒体质疑的问题。由于居家服务长照机构进入门槛低,投资少,且以变动成本为主(人事成本超过85%),截至113年1月,台北新北两都会区已超过312家。由于政府未考虑城乡差异,长照2.0给付标准全国统一,中南部设立家数更是惊人,已达遍地开花千家万户的现象!这种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乱象,导致居家服务机构的居服员极度缺乏更遑论品质。都会区日照中心租金贵且场址难觅,存在北部设立成本较中南部偏高;同时,社区居家长照机构多属微小企业,营收84%以上由卫福部给付,根据非正式统计普遍都能盈利,可归纳为福利事业,非属本讨论之列。
■住宿式机构应「长照行善,赚有温度的钱」
反观,长照2.0政策并未覆盖的住宿式机构,住民数量大、投资金额高、员工多且跨专业度高,由于属刚性需求,经营者自负盈亏较符合市场机制,所以这里只谈住宿式机构的营运。与一般企业类似,住宿式机构为了永续经营、员工新陈代谢与职涯规划,且面对产业不断推陈出新、照顾品质持续提升、设备设施更新精进,以符合主管单位与消费者的要求,因此经营住宿式机构应该有足够利润,否则无法迭代更新,更遑论对股东们的交代与永续经营。但获利多少才符合社会期望、消费者希望、主管单位的目标与股东们的愿望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依设立型态(老人养护、护理之家与依「长期照顾服务法」设立的长照机构)、架构(私人经营、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投资金额(租赁与自地自建)、目标客群与出资者的初衷,不尽相同。总之,全球长照事业多少披上一层社会福利色彩,一言以蔽之,经营住宿式机构应该奉守「长照行善,赚有温度的钱」才是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