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台湾未来《十年》
台湾重要地标—台北101。(本报系资料照)
香港像是我的第二故乡,每回穿梭在旺角街道,看着熙来攘往的人潮,广东话此起彼落,就感到莫名的亲近。但香港变了,电影《十年》反映的是港人对失落社会的想像,连电影语言都直接穿越了十年,显得苍白和凄凉。
其实香港人并没有面向普通话,甚至毫不掩饰地排斥它。我在香港购物时都特意使用憋脚的广东话,因为香港人分不出台湾口音,我不想因此换来一阵白眼。1997回归20年后,港独形成了;大陆对台湾让利经年后,台独已成天然独。许多人质疑,一国两制及九二共识是失败的政策,跟大陆越紧密的扣合越不利港台。
我宁愿把香港人与台湾人对中国的排斥,视为是大陆经济崛起而造成的失落感。香港人与台湾人感觉自己从经济、文化的领先地位到竞合,甚或开始有落后迹象,因此产生了认知不协调,情感上尚无法客观看待。其次,大陆经济力进入香港与台湾社会,政府却没有做全面调控,而仅以观光热潮带动消费,同时允许资本力量进行并购及华人最爱的炒楼。这些衍生的弊端是房价恨天高,不仅年轻人,连一般中产阶级也沦为房贷千万的房奴。香港这弹丸之地却还须承受从内地过来的大量人口,分享医疗、教育及民生(奶粉)资源。香港人与台湾人看着大陆经济起飞,白领阶级形成,工资节节上涨,自己却饱尝失业、无房之苦,心里的不平衡可想而知。
然而,同样跟大陆紧紧扣合在一起的澳门却没有产生那样深层的排斥感。由于澳门过去不发达,且开放博弈业的经济效益可普及至全澳门40万人口,不仅不用缴税,每人每年还可获得1万余澳门币的年金。可见大陆经济发展的果实若不能普及与合理分配于邻近地区居民,就无法形成和平红利。然而如何导引大陆经济力惠于当地,恐怕港台政府都力有未逮。大陆尚可强力实施深港边界控管,特定产业入港投资和保证就业人数,以降低对香港的冲击,但对台湾却毫无施力点。
台湾这厢也已发展了自我救赎之道。当遇到大陆时,不分蓝绿,大家一起隔空喊主权,在同温层自嗨,仿佛如此就可以解决问题。
台湾的《十年》是什么?会像香港一样无奈与愤怒吗?我并不担心,因为台湾选民的理智与翻转速度都远远在政治人物之上,每次投票结果都是集体智慧摆荡后的均衡,回应着历史脉动。然后那些口号式的呐喊与激情从键盘间流逝,只剩下政治人物自己还在同温层取暖。(作者为元智大学资讯管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