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摸乳巷竟和亡灵有关 盼噶玛兰历史传承
宜兰县议员黄适超(中)昨在祭拜先民遗骸的五结乡大众庙前邀集地方人士,提出与花莲噶玛兰族交流等3项建议。(李忠一摄)
宜兰县有踏踏路、加礼宛、猫里雾罕等噶玛兰族聚落的地名,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噶玛兰族历史与文化,有学者认为,「亡灵」意思被后人解读为「摸乳」,昨宜兰县议员黄适超邀集地方,提出与花莲噶玛兰族交流等3项建议,让过去历史得以传承下去。
文史工作者林文明指出,约在1000年前噶玛兰族从绿岛迁移至太鲁阁,再从太鲁阁迁至兰阳平原,吴沙开兰后被迫迁至花莲等地,多数宜兰人与噶玛兰族有血缘关系,但后人多不了解与噶玛兰的渊源。
林文明表示,在五结乡季新村的社区活动中心前有排竹围,长辈都称说是「摸乳巷」,但有研究噶玛兰文史的专家认为,原意应是「亡灵」,指的是坟墓之地,但因亡灵的台语谐音近似「摸乳」而被误解。
黄适超表示,先民开垦宜兰时有「有唐山公没唐山妈」的谚语,很多宜兰人与噶玛兰族有血缘的关系,宜兰过去曾办噶玛兰族返乡活动,让花莲与宜兰的噶玛兰族交流,活动没再持续办理,随着耆老凋零,对过去的历史与文化愈来愈不熟悉。
黄适超提出花莲与宜兰的噶玛兰族应该要恢复交流,传承噶玛兰的历史,县史馆编写噶玛兰族的部落村史,以及学校每一学期办理「噶玛兰周」等3项建议,让宜兰子弟知道噶玛兰族的发展与历史记忆。
宜兰县政府表示,县府有重建噶玛兰族家屋等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议员提及的与花莲交流等建议,县府会将3项建议纳入参考,并加强文化教育的力道,也会提出具体的方案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