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近视了真的假的? 小心是假性近视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眼科医师薛维祯表示,小儿有近视现象,其实有可能是「假性近视」,应仔细检查厘清。(图/安南医院提供)
「这次学校的视力检查,我的小孩接到了红单,说可能有近视,要我带小孩到医院检查。好害怕,会不会近视了呀?」,台南市立安南医院眼科医师薛维祯表示,其实有可能是「假性近视」,应仔细检查厘清。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眼科医师薛维祯表示,一般人对近视的认知是,远的看不清,要走近一点或瞇瞇眼才看得清楚。薛维祯医师说,眼睛的调焦功能是由眼内的睫状肌,及附属的悬韧带和水晶体共同,或协同动作来达成。
理论上眼内肌肉全放松时,就是眼睛可以看得最远的狀态;当看近物时,眼内肌肉收缩,合并水晶体的形变,让整体的屈光力增加,就可以想像成眼内多了具放大镜的效果,让光线可聚焦在视网膜上,而得清楚的成像。
小朋友的眼睛在发育的过程中,有着戏剧性的发展,新生儿的小眼球(前后轴短)、相较于成人有异常高的角膜和水晶体屈光力,所以幼童的眼睛其实是生理性的「远视眼」。随着年年纪的增长,这些生理理结构会慢慢趋近成人:眼球增大(前后轴增加)、角膜变平,及水晶体整体的屈光力下降。
这几个随身体成长而变动的參数,和前述的睫状狀肌,在在都会影响小朋友的验光值。也就是因为这些肌肉的协同,让生理远视的小朋友还能近看得清楚近物,这也就是小朋友在量测验光值时,一定要点睫狀肌麻痹剂后量到的数据才是真实验光值。
薛维祯医师前段提到,为了看清楚近物,或甚至让小儿生理性远视能够看得清楚近物,睫状肌出了很大的力!有些小朋友的眼睛肌肉超乎一般想像,甚至产生额外上千度的屈光度,只为了把贴近眼前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如同身体其它部分的肌肉,持续看近、肌肉施力久了,也会造成肌肉的疲乏或强直!让眼睛在这段时间内,反而看不到它完全放松时能看到的远物,而只能看到近物,这就造成了「近视」的现象;一旦经过足够的休息,或是施点睫狀肌麻痹剂强迫肌肉放松后,眼睛就又能看到远处了。所以在医师诊间,经过施点睫狀肌麻痹剂前后,所测的验光值,若有显著屈光度/验光值变化,就可以诊断为假性近视。
最后,薛维祯医师点出5字诀:「肌肉放轻松」!因为看近时的肌肉持续紧绷是造成假性近视的原因,所以当然是对症下药,才有办法解决假性近视的问题。在不用药的前提下,就是尽量看远方或多从事户外活动,同时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以减少肌肉负担。但在充满功课压力下的教育体制下和越来來越普及的3C用品使用,似乎很难达成这个理想,如果不想「弄假成真」近视的话,和眼科医师好好讨论,一起想办法为孩子的视力健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