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10分钟咬36个包! 「痒性丘疹」恢复至少等半年

▲黑色轰炸机!小黑蚊肆虐全台,咬到痛又痒。(图/东森新闻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彰化某露营区日前传出小黑蚊肆虐,有民众在10分钟内被叮了36包,腿上又红又肿,痒到哀哀叫。中兴大学小黑蚊专家杜武俊教授表示,小黑蚊习性嗜吸人血,早期主要出现在山边村落湿度相对较高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蔓延到各都会区,许多公园学校社区也都传出饱受小黑蚊滋扰的新闻,因为民众少接触,「不习惯」小黑蚊的唾液,「许多人被叮的症状确实会比被蚊子叮的反应还严重」。

小黑蚊是「台湾铗蠓」的俗称,幼虫主要居住在潮湿的土壤表面,学校、公园只要做好栖地管理,就可减少民众被叮咬的机率。杜武俊说,雌性小黑蚊需要靠吸血才能繁殖后代,因此只要在郊外闻到「人味」,牠们就会直接冲上去。民众到户外休闲、郊游,若不想被叮的满脚包败兴而归,可穿着长袖长裤鞋袜,或在手、脚裸露处喷洒含DEET成份防蚊液,才能保持长效避免被叮。

▲小黑蚊的幼虫多生长在潮湿的土壤表面,若做好周边环境管理,将可减低被叮咬的机会。(图/示意图/记者黄克翔摄)

杜武俊提到,蚊虫唾液中含有抗凝血、改变微血管通透性等唾液蛋白质,注入人体后会因发人体局部发炎反应,以致会出现「一丸丸」隆起的红肿包。台北长庚皮肤科主治杨志勋医师表示,若在户外不慎被小黑蚊叮咬,可先用冰敷、泡冷水「镇痒」,若有带万金油薄荷油药品,也可适时涂抹,「肿包凉凉的也会比较舒服」。

如果不小心抓破皮,或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则应尽快到皮肤科就诊,由医师开立含抗组织胺口服药,或有类固醇成分的外用药,因为一旦有了伤口,可能继发性感染,或造成过敏症候群,引发血管炎、发烧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蜂窝性组织炎。另外,皮肤较敏感的民众在消肿后,可能会出现一块块深凸起的「痒性丘疹」或「痒性结节」,若想恢复正常肤色,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有些民众要靠打消炎针,凸起部位才会渐趋平缓。

体质敏感的民众,在被叮咬后,可能会出现深色的「痒性丘疹」。(图/东森新闻)

杜武俊说,台湾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台一年四季皆可见小黑蚊的踪影,冬季温度低影响小黑蚊发育、繁殖,且雌蚊在摄氏18度以下会停止吸血活动,因此冬天较少见到小黑蚊的踪迹,通常4、5月的春雨梅雨过后,即是小黑蚊年度大发生的季节

此外,杜武俊还提到,小黑蚊的吸血活动范围约在1公尺以下,雌虫都是在白天吸血,夜间完全静止,且其主动搜寻寄主的习性不明显,「因此通常都是你去给小黑蚊叮,而不是牠主动来叮你」。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小黑蚊会传染疾病,民众无须太担心。最后,他也提醒,「不要捐血给小黑蚊」,民众到户外只要做好防蚊措施,除可免于「痛痒」之苦外,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阻断小黑蚊赖以繁殖的「血源」。

▲小黑蚊跟环境脏乱无关,消毒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图仅为消毒示意图,与本文无关。(图/资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