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兴/要人人祝福台大,只需这招
▲公立大学里,就属台大是最有能力不依赖公帑办学。(图/翻摄自台湾大学网站)
文/叶家兴
暌违三年多之后,王建民在美国职棒大联盟取得救援胜,网路上大家疯狂转发赞好,大呼「台湾之光」回来了。隔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2016全球前百大声誉最佳大学排行榜,台大是台湾唯一进入百大的学校。不过,排名却是连续第三年下滑。即将入阁的台大副校长表示,教育部顶大计划补助台大的经费,已经连续4年下滑,「不可能要马儿跑得快,又不让马儿吃草。」台大校长也说,教育部应趁今年「105大限」集中资源,学校存亡问题则交给市场机制。未料,网路上一片骂声不断:「资源集中台大,却喊公平竞争?」一样在国际为台湾争光,为什么王建民和台大的网路评价,竟是天壤之别?简单,王建民自食其力,不拿台湾人半点民脂民膏,台大却每年耗用惊人国家预算,是其他公立大学的两倍以上。虽然台大规模较大,但以人均来计,每名台大生每年花用40几万元的国家补助,也比其他顶尖大学高出三成。不但是同为国立的中正和东华大学的两倍,更是一般私立大学的三倍多。也难怪人家批评,爽拿纳税人补助,却要没有拿到公家资源的其他学校「市场竞争」。用极端的比喻,好像养尊处优的皇帝问饥民们「何不食肉糜?」全球大学排行榜上,独占鳌头的美国各大学多半为私立大学。他们利用校务基金追求卓越,不惜重金聘请知名学者,也不惜重金(奖学金)招收优越的顶尖学生。甚至有些学校维持「校友子女优先录取」(legacy admissions),看中的也是杰出校友的巨额捐款。在这种私立大学的体制里,市场竞争靠的不是国家或纳税人的资源,而是自食其力的本领。其他西方国家的顶尖大学则多属公立大学,这些学校肩负一定的国家高等教育的使命,以国家的资源培养国家所需人才,不会随英语世界的大学排行榜而起舞。当然,也不会得了便宜还卖乖,无视不公平竞争还高调喊「市场机制」。除了高教领域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欧美的差异。例如,美国崇尚超级英雄,但英雄主义的电影在欧洲却不流行。事实上,欧洲经历过长时期封建制度和两次大战,对个人英雄保持警惕。又如,美国人均收入比瑞典高25%,但瑞典最低收入人群工资却比美国同群体高出60%。美国是道地的移民国家,相信冒险和个人努力是成功的必要。但欧洲人认为运气的偶然性(例如出身贵族之家)决定了人生命运。
▲每年许多莘莘学子,挤破头想进一流的大学。(图/记者季相儒摄)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美国文化里超级英雄的力量是一般人亿万倍,也就是认可人和人之间的悬殊差距。因此,一个人的财富也可以是其他人的亿万倍。但欧洲人在漫长的历史里看到主要的财富集中,源于君王和贵族对平民的任意剥削。个人努力不是不重要,但家庭出身却更关键。因此,现在的欧洲倾向用税率和福利制度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了解了欧美社会背景,才知道市场竞争与福利制度各有其文化与历史渊源。台大不应该一手抽人民的税,一手又要竞争者遵循市场竞争。台大要像王建民一样,在国际舞台为台湾争光,又得到人民的祝福,别无妙方,只需一招。
这招很简单,想要光风霁月走出自己的风格与风骨,台大只需向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看齐,脱离公立大学的行列,斩断每年几十亿、上百亿的国家补助,靠自己实力(校友回馈、企业赞助、校务基金投资收益)在全球大学排名头角峥嵘,人们就会把台大看成王建民、曾雅妮、吴宝春一样的台湾之光。所有公立大学里,就属台大是最有能力不依赖公帑办学。台大几十来工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毕业的企业家校友,多到用校友杜正胜的话来说就是「罄竹难书」。就连曾经说过「超恨台大电机系」的广达董事长,都捐了不少真金白银。台大转型,释出资源。腾出的每年百亿公帑可以用来补贴更多的大学以及经济弱势的学生,让「公立大学生过半」的理想实现,促成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落实「公校提供就学机会,私校发展办学特色」。既创造公平,也促进效率。而脱离国家补贴的台大在办学上更自主,在课程设计、人事编制、师资招聘、收生安排、资源运用等方面,都更有机会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往国际一流大学俱乐部前进。放眼国际,顶尖的私立大学都有成熟的环境与历史背景酝酿。百年台大,自然也有条件「转大人」。自食其力开发资源,有了独特风格与风骨的新台大,也就不必被酸民以苛刻的显微镜检视。到时,摆脱教育部重重箝制的台大,不但可以在世界百大往前迈步,也可以得到更多「台湾之光」的赞赏与祝福。
●作者叶家兴,在香港吐露港湾生活与任教的台湾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电影里的小镇苗栗铜锣,台大电机系学士、经济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精算、风险管理与保险博士。1996年离台前在金门太武山麓服役两年。译有《经济学与社会的对话》、《世代风暴》、《助人为获利之本》、《当经济指标统治我们》等。着有《理财与保险--迷思与反思》、《陆生元年》、《未来事件交易簿》。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