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兴》内需熄灯号
台湾经济景气正呈现内冷外热两面情的光景。一方面主计总处上修今年的GDP成长率至2.42%,另一方面,台北东区租金下滑、传统服饰商圈没落,全台各地也都传出精品零售百货、餐饮、书店熄灯、关店的消息。相形之下,出口产业似乎成了GDP坚挺不坠的重要功臣。
确实政府对此颇引以为傲。去年台湾对外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成长13.2%。财政部认为这是贸易上丰收的一年,出口表现振奋人心。连带地,在出口相关行业股价攀升的带动下,台股跟着屡创历史新高的国际股市站上17年高点。
不过与过去几次台股上万点带动的内需消费火热不同,这波的股市多头似乎拉不动台湾内部的消费景气。除了蔡政府上台后,消费力强的陆客大减之外,大批青壮人口在境外就业,以及退休人口面临年改政策不确定而采取保守消费,恐怕都脱不了关系。
就算只看出口,13.2%的成长当中近半应该归于台币升值6.2%。换言之,新台币计价的出口仅成长7.0%。而国发会的景气灯号指标中,工业生产与出口也多半徘徊在低迷、动能不足的灯号。
此外,跨国比较更可以看出自己的相对处境。世界贸易组织4月初甫公布全球贸易展望与去年排名。数据显示,台湾在全球商品出口和服务输出排名,已经分别下滑到第18位和第27位。曾经在「台湾钱,淹脚目」的1990年代初期,台湾出口不仅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甚至更超过中国大陆。如今,不但中国大陆的出口跃升为世界第1,南韩、香港、新加坡也都超越台湾。与亚洲各国如泰国、印度相比,我们还是唯一出口排名倒退的经济体,从一度的第12名(南韩第13、大陆第14)慢性股灾式一路下滑。
南韩与大陆的出口跃升,不可讳言与其产业升级、研发创新、技术进步等都有关,然而汇率扮演的角色恐怕也不容忽视。人民币曾在1994年大幅贬值5成,即使近10多年的缓慢升值,仍没有回到当年的币值。而过去30年来,台湾与南韩一起从固定汇率走到管理式浮动汇率。但台币兑1美元从40升到30,韩元却从600贬到1100。换算起来,30年前同价位的台、韩商品,如今在国际市场上,台货却要比韩货贵上1倍,使得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来自南韩的压力,也因此丧失不少出口赚取外汇的空间。
30年来台币相对韩元升值1倍。相对强势的台币也使国人愿意购买韩国手机等国外商品,同时也愿意到附近的首尔、东京、长滩岛等地旅游,无疑这也压缩了澎湖金马、花东、垦丁等国内旅游消费空间,因为到国外变便宜了。然而试想,如果台币兑韩元维持跟30年前一样的汇价,去济州岛旅游还会比去垦丁便宜吗?
过强的汇率抑制总体出口竞争力,也排挤内需消费。当然,这对毛利率高的IC设计、晶圆代工等行业不成问题。不过,对于在效率、技术和创新等未跟上的广大商家而言,却恐怕成了熄灯、关店的推手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