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别急着下标题 有「画面」才能挑起读者兴趣

▲人类是视觉性动物,有画面感的具象与动作最能刺激视觉,也最能挑起读者兴趣。(图/时代出版) 文、图/《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前日担任《国语日报作文比赛评审,另一名评审作家丘秀芷在看过所有稿件后,不禁叹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都不会下标题?」题目就像是名片,是入口、是读者兴趣的起点,但往往在接到一张平庸的名片后,便停下脚步,不肯走进精妆巧琢的内文里,令为文者徒呼负负。

如何才算会下标题?

假若你看到一篇名为〈父亲的爱〉的文章,请问你有兴趣一览吗?如果兴趣缺缺,试试以〈背影〉与〈目送〉当作题目,是不是发觉更吸引人了?

相隔逾一甲子,朱自清和龙应台不约而同想为父亲塑像,但他们不以「抽象的爱」命题。朱自清选择「具象」的背影,为伟岸的父亲定影;龙应台挑选「动作」—目送,表达对父亲的不舍。这两篇近两个世纪初的怀父代表作,恰巧代表命题的二大诀窍:具象与动作。

广告公司文案高手「买买氏」金欣仪,便是利用此技巧的高手。她为了帮助有机栽培的农夫,下了一个又一个鲜挑活泼的标题,例如「不嗑药的野莲」、「疼狗狗芭蕉」、「打高尔夫的玉荷包」等。这些有画面的可爱标题,既吸睛又有故事感,曾经半小时内帮农民卖光一座果园的产品。上个月收到学校国中部几篇好作品,但题目千篇一律,都是〈为世界做一件美好的事〉,让人不禁皱起眉头。

「你们换个有创意的题目好吗?」

「这是主办单位的题目啊,不能改吧?」学生异口同声。「至少加个副标吧,我知道比赛容许加副标的。记得从你的文章中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具象』或『动作』,而这个具象或动作可以具体表现为世界做一件美好的事。」我连忙提醒。

隔几日,有两个学生交来的题目是「动作」,分别为〈开始用力搬〉与〈黑漆漆的地板,要变亮晶晶〉。原来学生为世界做的美好事情分别是「帮忙搬移台风肆虐过后的残木断枝」以及「帮独居老人擦亮原本黑漆漆的地板」。以动作命题的好处在于「有动作就一定有受词」,而动作与受词可以指涉不同读者的想像。例如「开始用力搬」会让读者想到搬走世上的各种不完美,而不会局限台风后的残木断枝;至于「黑漆漆的地板,要变亮晶晶」,更能激起阅读者「创造参与」,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无法忍受的「黑漆漆地板」,都梦想让它变得亮晶晶,也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而最后一篇的作者是高手,题目是〈加入华山派〉,既有具象又有动作。他利用「心智图」将华山派联结出帮派、论剑侠客、排名等名词,经过有意思地串连后,形成文末意象系统:「金庸小说中的华山论剑,有人论侠义;也有人像现代人一样,论的是名利排名。我年纪虽小,但我喜欢上自己的华山,一座只问付出不论阶级的名山,在那座山上,能为世界做更多美好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侠!」

这位小作者抓到具象命题的要诀,让文章「意随象走」后,帮读者「见象起意」。所以日后我们写任何文章时,可以先不急着下题目,可能写到一半,发现文章中有意思的具象或动作,试着拿它命题,然后发挥想像力,从这具象或动作拉出心智图收尾,一篇兴味盎然的绝世好文可能就此出现!

本文摘自《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时代出版作者/蔡淇华

1966年生,淡江大学英文系、彰师大英文研究所、彰师大教研所毕业,曾任贸易公司专员、广告公司文案、东海大学兼任讲师,现任台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师兼图书馆主任

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时报广告金像奖磺溪文学奖、民生报大专评奖首奖、台中市文学奖首奖、新北市文学奖首奖、台中市诗人节新诗创作首奖、2014年师铎奖、2016总统教育奖主题曲首奖着有《有种,请坐第一排》、《一万小时的工程:隐形天才》、《写给年轻:野百合父亲写给太阳花女儿的40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