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烘台味面包 合陕西人的胃

拿着父亲标会亲友信用卡借款筹措来的三十万美金,杨鸿鹏只身来到西安重新打天下,十四年的光阴糕饼店从无到目前的四十家分店员工从七人增加到一千余人,不仅彻底改变陕西人对面包口味,明年还打算在西安北郊开发区成立食品工业园,以观光模式推广两岸烘焙文化

一九九八年四月,年仅廿三岁的杨鸿鹏随家族成员远赴西安从事养殖业,事前既未做好市场调查,也没有考虑北方人的口味,盲目投资吴郭鱼养殖事业,二年时间净赔二百万元(人民币,下同)。

举棋不定的杨鸿鹏和只有二年面包烘培经验哥哥杨伟鹏,这时想到台湾人常吃的肉松,或许可以让兄弟二人另起炉灶,当样品拿到西安各大批发市场试售时,发现一斤卖二十至三十元的肉松,不但当地人消费不起、也不合口味

二年来一事无成,运动员出身的杨鸿鹏心想年轻人失败还可以再起,但回台湾又能做什么呢?彷徨之际,经其他台商介绍,哥哥杨伟鹏不成熟的烘焙技术反成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厚着脸皮回彰化老家借贷后,不服输的二兄弟成立了振彰食品,但前四年依然赔钱,只因生产销售的松软面包和注重调料搭配的蛋糕口味,在当时是新的尝试,市场接受度并不高,老陕人要的是有嚼劲、鲜奶油厚的糕点

时运不济的兄弟俩,没想到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对新事物向来排斥的陕西人反而开始接受起台湾的面包。杨鸿鹏说,直到二○○五年,开设的三家糕饼店才有了起色,○八年西安整体消费水准提升后,原本卖不好的蛋糕和面包业绩转而蒸蒸日上,而企业也成了陕西著名的糕饼代表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分别负责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业务的杨伟鹏和杨鸿鹏,在相继娶了陕西媳妇后,兄弟二人现在有一更长远的计划,明年要在面积达一万八千坪的食品工业园内,以观光休闲方式带动两岸的烘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