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交通大学医工强强联手 跨域迈步大未来
文/谢明彧
工程名校联手医科顶大,如此梦幻组合终于成真!背负着所有人的期待,阳明交大首任校长林奇宏宣示,学校不仅要做未来领域的独角兽,更要透过「跨域创价」的实践,进一步「发明未来」!
2021年,台湾高教界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2月1日正式合校的阳明交通大学,工程名校联手医科顶大,被视为剑指最有机会成为台湾下一座护国神山的「智慧医疗」产业。
阳明交大的合校,看似强强联手、风光无限,但其实,外界也不是没有暗地看衰的声音。
某顶大前主管就不讳言,两校距离、科系、校风都有差,到底真的会变成「一所」阳明交大,还是光磨合就拖上好几年,沦为「两个校区各自为政」的阳明+交大?
扛起重责的,是阳明交大合校后的首任校长林奇宏,曾任阳明大学微生物暨免疫学教授及研究所所长,也曾任交通大学生物科技学系教授、交大台联大系统副校长,以及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卫生局局长,是少数兼具两校服务经验及政府行政历练的学者。
在就任典礼上,林奇宏表示,目标100天后产生「具10年愿景的3年计划蓝图」。7月1日,就将满百日(以工作天计),到底阳明交大将走往哪个方向?
「我们不只要做未来领域的独角兽,而是『发明未来』!」在《远见》专访中,林奇宏开宗明义地说出他对未来阳明交大的人才想像。
林奇宏认为:「阳明交大不只医学和工程两个学院,学校的未来,更不应该只由校长个人的专长来定义。」医工强强联手,确实是阳明交大的一大优势,但要达成这个目标,更宝贵的是「跨域创价」的人格养成。
台湾高教对于学生的培育,过往着重在「专业养成」,但如果阳明交大的未来,是希望透过跨域整合,进军潜力产业,那就不能只有专业,更要培育「愿意做梦的人」和「能够整合的人」。
「当专业、做梦与整合结合在一起,才会具备『跨域创价』的能力,这也才是让阳明和交大能够成为一所伟大大学的核心,」林奇宏强调。
这个名为「一树百获计划」的阳明交大未来蓝图,共具备十个面向,锁定的不只是科系跨域,更多是对未来人才的养成。
林奇宏举例,9月开始,阳明交大将全面改造「博雅教育」,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研习教育」和「社群教育」的四位一体架构,从学生的人格开始形塑起。
「专业教育」包括原本的主修、选修、跨域或不分系课程和学程,是累积本门专业基础;「通识教育」以「人文与科系互补」为核心,包括语言、写作、沟通等,带领学生理解本门专业未来怎么运用;「研习教育」则包括实习、讲习等服务课程,让学生接触社会议题与使命责任;最后的「社群教育」,则是住宿、体育、艺文、国际视野等生活素养的培育。
林奇宏进一步解释,很多人以为医工联手是单纯两种专业的结合,但应用最后都是在「人」身上,「如果不了解人性伦理、团体合作,医工联手只会沦为空谈。」
林奇宏曾有第一线的政府行政经验,看到要做好医疗,不只是医学,还有法规、财务、保险、政策、公卫等面向,「如果只是期待学生当一个每天看病的医师,或许hardcore的医学教育就够,但如果目标是跨域创新、智慧产业,就必须拥有各种周边认知,这样才会做梦、懂整合。」
回到一树百获计划,林奇宏表示医学与工程会是未来核心优势,但不代表跨域创价只能有「生医×工程」的选择。例如科法所可以成为相关领域的倡议者;或智慧医疗热门,但产品要成功,不只技术专业,财务规划、行销推广,都需要管理学院的人才加入;而人文背景去参与预防政策、社会服务等面向,更能让防疫全面有成。
「但阳明交大的师生,能否想到这些机会点?愿不愿意投入?」林奇宏说,这不只要专业,更需要理想,并连结不同专业人脉,「这就要靠博雅教育来垫基,也是为何一树百获计划,最先推动的是博雅教育改造。」
林奇宏说,未来阳明交大,学习会从专业面、工具面,转向议题面,引导师生一起想像「可以做出发挥的议题」,透过议题贯穿不同学院,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当前社会议题上,能做出哪些贡献。把过往单向垂直式的学习路径,转化为矩阵式(matrix)横向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