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学习当道 强调创新与实作的交大ICT工坊

设计理念:

创客【埕】

Maker Agora 命之为【埕】,必有其公共性、分享性、共创性。

设计不再只是美学风格,而是一种创新思维。近十几年来,「跨域学习」成为显学,着重实作技巧与跨领域合作,并观察使用者的真实需求,鼓励大家激发创意来解决问题

「跨域学习」成为21世纪的显学,国立交通大学决定开办ICT工坊。图/ UPGA 瓦建设计提供。

向来以自由与创新校风闻名的美国史丹佛大学,强调「跨域学习」的概念,开办设计研究学院「d.school」,聚集人文、法律、商业、工程医学等不同系所教授与学生,共同脑力激荡,找出最具创造性解决方案,而这股风潮也逐渐袭卷台湾的大学。

为了翻转台湾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欠缺「实作」的大学课程,国立交通大学决定开办ICT工坊(Innovative Creative Technology),并委托UPGA 瓦建国际设计许伟扬总监重新设计交大工程一馆,期望在此空间集结不同领域的教师,规划更具特色性、前瞻性创新性的课程,让学生们积极学习新议题与提升实作能力。

国立交通大学ICT工坊,由UPGA 瓦建国际设计许伟扬总监重新设计交大工程一馆。图/ UPGA 瓦建设计提供。

交大工程一馆建于民国55年左右,是交大第一批校舍,建筑较为老旧。经由许伟扬总监重新设计后,空间风格偏向简约俐落的工业风,运用金属、水泥木材等原始素材墙面油漆也很简单,整体氛围类似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

对许伟扬总监来说,ICT工坊是一个重塑共创经验与共享知识的实作平台,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学习出发点,透过交流激发出创意,重新定义阅读与多元创作的可能性,并借此带动「创客」(Maker)的学习模式,突显「从做中学」这件事。根据此概念,他将ICT工坊所在的基地命名为「创客埕」(Maker Agora),进一步阐述空间的公共性与互动性

许伟扬总监将ICT工坊所在的基地命名为「创客埕」。图/ UPGA 瓦建设计提供。

ICT工坊是一个实作平台,以互动学习为出发点。图/ UPGA 瓦建设计提供。

他也透过空间配置与家具,试图创造互动学习的模式、人们社交机会。在开放式教室中,采用大量活动家具,让教师因应不同课程内容,自由拼组移动桌椅,适当地调整不同的使用型态,同时讨论区域设有白板,使用者可以随时写下灵感。

「ICT工坊发想创意的过程很多元,也很类似大学社团运作方式。」许伟扬总监表示,社交对激发创意是必要的,每个人的点子与交流模式也不尽相同,有些人热爱发表意见,有些人则喜欢整理笔记

开放式的教室中,采用大量的活动家具。图/ UPGA 瓦建设计提供。

ICT工坊发想创意的过程类似大学社团的运作方式。图/ UPGA 瓦建设计提供。

他也提到,在这工坊实作参与中,一个创意在一个下午就有机会产出实体。过去的习惯是讨论好想法、拟定时程表后,再委外加工厂开模制作,但现在到ICT工坊就能自行将创意落实,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创意自造者。

ICT工坊不只打破科系限制,让不同领域的学生都能接触设计,将「想」与「做」绑在一起,同时也翻转了台湾的校园美学与公共工程。

阅读更多:跨域学习当道 强调创新与实作的交大ICT工坊 │ UPGA瓦建设计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类报导吗?点选疯设计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带你欣赏更多精彩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