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控制人要小心!医曝「斯德哥尔摩症候群」8症状…别当爱情俘虏

图、文:Hello医师/Wendy Xu医学审稿:Dr. Stephen Lai

电影美女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故事中,贝儿代替爸爸监禁,最后反而爱上了野兽,解除了野兽身上魔咒。如此浪漫的故事,其实也暗藏一种心理现象,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或是称为人质情结,指的是被害者加害者产生情愫,甚至认同加害者的观点,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情结。本文就带您认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以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现象。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典故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一词,来自1973年的一宗绑架案。当时2名歹徒抢劫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并且挟持4位银行行员,歹徒在与警察僵持了100多个小时后才投降。但事件落幕后,被挟持的银行行员非但不痛恨歹徒,还和歹徒成为朋友,甚至对警察产生敌意,拒绝出庭指证歹徙,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也因此得名。

以爱之名 感情世界俘虏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除了可能发生在绑架案的人质、集中营的囚犯身上之外,还可能发生在一般的情侣关系中。一段关系中,如果对方很常说:「如果你爱我,你就会如何如何」、「我真的很爱你,但是怎样怎样」,这样的话听上去很棒,实际上却是以爱为名好控制另一半。

我们的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人,他的另一半常常用言语羞辱、以分手威胁,或甚至对他不理不睬,但只要另一半送个小礼物,或讲一句暖心的话,让原本想要离开、想要分手的伴侣,又立刻放弃分开的念头,而且还会对身边的人说:「他其实对我也很好啊!」这样的恋爱态度,就属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人质情结出现在你我身上

童年有经历家暴阴影的人,的确更容易产生人质情结,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美国知名法庭心理学家史蒂芬诺顿(Steven Norton)表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并非正式的疾病诊断,反而是一种解释特殊反应的心理学名词。出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症状受害者,通常会有以下几种特征

1.对加害者抱持正向看法。

2.当警方或是政府机关提供协助时,不愿意配合办案

3.不愿逃跑或是逃跑意愿不高。

4.只相信加害人好的那一面。

5.认为站在加害者那一边,就可以降低自己被伤害的机率

6.对加害者产生同情,认为加害者本身才是「受害者」,甚至想要拯救加害者。

7.忠于加害者,甚至不愿意离开加害者去接受治疗。

8.治疗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方式

透过咨商心理治疗,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有机会被治愈的,以下举例几种方式:

心理教育:告诉受害者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相关知识,包括症状和成因等。

委婉劝说:避免太直接告知加害者的危险特质,这样可能会让受害者一心帮加害者辩护。

苏格拉底诘问法(Socratic Method):询问受害者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感受如何,有什么想法,或是他们认为接下来会怎么发展

不带批判的倾听:展现出同理心,不要看轻受害者,但也不要给意见,治疗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受害者可以重拾做决定的信心

调整认知失调:身处一段强制操纵的关系中,被害人会出现认知失调的现象,所以要帮助他们看清真相,也要鼓励他们更相信自己。

找出原因:帮助找出受害者潜在的需求,厘清他们从这一段暴力关系中,所寻求的是什么。如果您发现身边有疑似正在经历暴力事件,或符合上述描述症状的亲友,不妨帮助他们寻求咨商治疗。

Hello Health Group 并不提供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