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爱情症候群

文/Zen大

前言:这篇有不少称得上是偏见的东西,不过,文青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偏见的概念,只是很想往那个概念身上套/倒一堆我看到的一些爱情现象,仅此而已,绝对不是全然正确....

文青,文艺青年的简称。

很多人试图以具体的行为举止来定义文青,如穿的衣服、听的音乐、看的书、出没的场所兴趣嗜好、生活方式等等。

我个人认为,一言以蔽之,文青就是将生命重心放在非主流文化(符号)产品消费上,并且认同自己所消费的文化产品的一群人。

一般人看商业电影,文青看艺术电影;一般人听流行音乐,文青听地下音乐;一般人看时尚杂志穿衣服,文青永远民族风加波希米亚还有吉普赛风;一般人看舞台剧,文青看小剧场;一般人读大众娱乐小说而文青非得读《尤里西斯》与《追忆逝水年华》…。

文青的认同来自其他文青的肯定,以及他自己所认同的非主流艺文产品,特别是主流社会所不能认同的东西。

文青不屑并批判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其实却是重度的(非主流)文化商品的消费者。文青是一种以文化做为生命核心价值的人种,文化成了生命中的一切,生活中不能和文化脱离关系,而且是非主流商业文化,而非文化的部分被压缩到最少的地步

社会学的人都开玩笑说,年轻的时候要当马克思,言下之意,是年轻的时候应该要有革命情怀,不妨浪漫一点,敢于冲撞主流社会的既定体制。不过,随着年纪渐长,就要懂得「右」转,适度地融入社会生活之中。然而,文青却是永远的拥抱左派,拥抱小众,拥抱非主流,拥抱艺文…。

文青的日常生活可以穷得像三级贫户、却精神却很贵族化,只要读诗和喝水就能过一天,文青的生命很浪漫很洒脱,爱得很用力、很尽力,可以不顾一切的去爱,但,这样爱,仿佛悬在半空中,无法脚踏实地,因而很难长久。

文青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爱情当成某部音乐、戏剧、电影、小说中的情节(当然不是主流偶像剧,而是那些另类的非主流作品),把故事当作日常生活中应该发生的事情。迷恋电影戏剧小说音乐中的爱情故事,虽然不似偶像剧的撒狗血(王子爱上平凡女),但却也有自己的盲点,明明是一个乖巧善良的(读书)人,却只爱上堕落于黑暗世界的社会边缘人(只因为某部艺术电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场景),或是怀才不遇,拥有崇高理想但却完全不想为了糊口而工作的人(也不怎么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打拚),因为他懂那样的心境,欣赏对方才华乐意爱人一起堕入贫穷与黑暗。文青明明有能力可以活得很好,却非要把自己活得很糟

文青厌恶生活里的所有平凡与例行公事,觉得日常生活中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爱情太过平凡无趣,没有高潮起伏,没有戏剧性,没有扣人心悬的转折,没有幽默嘲讽感伤…,把爱情的悲惨当幸福,把痛苦当成证成爱情的必经之修练,爱上艺文故事中那不切实际的梦幻泡影,放大了文化在生活中的占比,缩小了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窄化了爱情,钻牛角尖地沉溺却还以为自己深刻的认识了爱情。

文青热爱具有戏剧张力故事情节,生活在充斥文化与情感波动的世界,因此爱上一个人人皆嫌弃的烂人也甘之如饴,只要对方能让自己感受到情感的巨大波动与戏剧张力。仿佛历劫归来,和情人一起度过许多难关的刻苦爱情,才真的值得守护与拥有,没有经过冲突考验的平凡爱情,不值得拥有。

《失恋排行榜》说:「成天吸取感情事物的人,以至于我们永远无法仅仅感到满足:我们必须要不快乐,或欣喜若狂,神魂颠倒地快乐,而这些状态在一段稳定、扎实的感情中是很难达成的。」

当一个人在音乐戏剧小说电影中已经吸收了太多对爱情的描绘,甚至产生认同时,会回过头来拿文本虚构的拟像真实,要求自己的真实爱情按照故事中的情节上演。

文青的爱情症候群染上了很难邂逅真爱,反而会因为爱情把自己的生命搞得一团糟,却乐在其中,且乐此不疲,直到有一天灵魂生命被伤得够深、够重,够痛时,才可能会醒来。

●作者Zen大,全职文字出版Soho族。ET论坛欢迎您的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文章出处:Zen大的敦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