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E剧场/国人预立遗嘱风气不高 律师点破四大原因
▲ 律师刘韦德指出,国人预立遗嘱风气不高有四大原因。(示意图/pixabay)
虽然国人已渐知预立遗嘱有许多好处,且近几年预立遗嘱件数已逐渐增加,但国人预立遗嘱的风气始终不若欧美国家,根据律师刘韦德分析,国人预立遗嘱比例不高主要有「四不」原因。
第一不/「不想」
由于国人传统上仍比较忌讳谈死,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民众,虽心知死亡必然降临,但因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故多不喜欢主动谈论接触和死有关的话题,而预立遗嘱的核心就是对于死亡后的安排,因此就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抗拒,而做人子女的因担心被误会,也不敢主动与父母谈论立遗嘱的事情,因此往往就耽误了立遗嘱的时机。
第二不/「不急」
根据内政部统计,国人的平均余命已超过80岁,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状况好像还可以,所以就觉得没有写遗嘱的急迫性,甚至已经70多岁了,还觉得自己可以多活几年,因此往往就将预立遗嘱的事情拖着,但有时事情突然发生时,想写也来不及了。
第三不/「不会」
由于遗产继承牵涉到许多艰涩法令,各种遗嘱方式又非常严格,民众往往弄不清楚,因此造成民众想要预立遗嘱时的一种障碍,积极一点的人会花钱去找公证人或律师协助,但多数民众都是拖着放着,到了最后就变成来不及写。
第四不/「不知」
多数的民众,平时并不会去想自己身后事的问题,因此就算知道怎么写,但真的到了要动笔写遗嘱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尤其是关于财产分配问题,因事涉公平因素、感情因素,以及和各继承人动态关系随时会改变等复杂因素,都常令想立遗嘱的人犹豫不决,不知如何下笔。
以上四种原因,「不想」和「不急」是心态面的问题,「不会」和「不知」则是技术和操作面的问题。
▲ 刘韦德律师。(图/资料照)
心态面的问题,只能靠自己去改变观念,预立遗嘱并非触霉头,反而是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旦夕祸福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明天不一定会理所当然的到来,且根据统计,人过了60岁以后,死亡率就会明显逐年攀升,及早预做准备,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技术和操作面的问题,则可平日多吸收遗嘱相关常识,也可平时常练习写自己的遗嘱,写的过程中,会让自己去思考很多以前没想过的问题,经常练习写,到有一天要立正式遗嘱时,就可以很快的完成。
【刘韦德律师小档案】
台大法律系毕业,拥有律师执照,擅长财产继承、遗嘱撰写教学、遗产分配、房屋买卖等案件。
《ETtoday保险云》邀请到擅长房屋财产继承、遗产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律师刘韦德,开辟「遗产E剧场」专区,不定期和读者分享《民法》、《保险法》等常见实务见解,透过故事举例的方式,邀请读者认识法律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