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变应万变 充满实验精神之路

文 / 破点 POINT

当「好氏品牌研究室」的室长陈崇文(以下简称Van)走进来,头顶草帽,身穿短裤皮革凉鞋的休闲打扮,感觉就是一个不受常规约束,满脑点子的创意人,聊起创立品牌的过程一派轻松自在,「创业为艰」这个我们常听到的成语似乎没在他身上发生过,Van说自己运气很好,总是在转折点遇到不同的机会,一路也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走过来,但Van的运气也非凭空而来,勇于冒险个性才是成就他创业之路最佳写照。

▲1.借由咖啡馆设计,传达另一种空间风格逻辑

开门见山地问Van,当初为什么想创业?他很直爽的说:「就是因为不想上班所以才成立工作室。」虽然不想上班是个理直气壮的动机,Van的确也观察到整个设计市场状况,他说:「当时也没有想太多,那时《PPAPER》刚创刊,感觉整个设计市场很蓬勃,加上8年前台湾小型设计工作室很少,大多都是像奥美这类型的大型广告公司,觉得广告公司的手法都差不多,因此想试试看成立一间观点不一样的设计工作室。」Van说自己是一个想什么就做什么的人,没有太多的规划,但每一间新创公司都必须接受市场严苛的考验,「好氏」也不例外;经营到第二年时,工作室的资金有点问题,台北环境也没那么好,正好有机会让他去去北京当设计品牌讲师,于是就将整个公司就移去对岸四年的时间

▲2. 好氏咖啡馆里留给不同领域创作者展现才华

身处国际级城市,Van不但接触到许多才华洋溢的创意人,甚至得到尽情发会创意的机会,Van说:「北京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而且品牌客户野心比较大,对于设计的价码可以很宽,我在那里提案很少被改,因为他们认为,已经花那么大笔钱请你设计,再改成自己要的没有义意;而且中国对于设计的想法较灵活,接受度高,相对台湾客户比较保守,容易担心失败,我觉得台湾品牌进步缓慢不是没有理由的。」四年后,Van回台湾办了几场关于中国设计的讲座,同时感觉到台湾品牌及设计的脚步很慢,因此带着中国的经验回来,希望可以为台湾品牌做些什么。

▲3. 同时在学学文创教课教学和工作相辅相成。

敢于改变现状创造转机刚回来台湾时状况不如预期,前半年机乎没有案子,但仍很有骨气的坚持大量筛选适合的客户,抱持着不适合的宁可不赚钱也不接的心态,到后半年才逐渐累积较完整的品牌作品,而位在办公室外面的自创咖啡馆更成了展现「好氏」风格的最佳招牌,自然而然吸引了不少喜欢Van鲜明风格的客户。当老师、当顾问、做室内装饰设计、产品规划等等,Van不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角色里,他觉得:「做创意的人要有灵活变动的观念,就是你不能停在一个安全的状态。」「拿我们的店来比喻,前三个月生意超好,但退烧后就再砸一次钱改装潢,就这样三个月改一次,之后生意就慢慢变稳定;我的习惯是,当你没赚钱就要做更多的事才会有钱进来。」和台湾一般公司的保守观念不同,Van认为公司没赚钱时反而激发创造各种可能的机会,Van说:「我的人生观是,当你失败时就一定要改变,而不是失败就在那边叹气。」

▲4. 以鲜黄带出饮品店「guguyaya」的天然、美味时尚。(图片提供/好氏品牌研究室)

▲4. 好氏将UCCA艺术设计商店看成艺术、生活与想像的空间。(图片提供/好氏品牌研究室)

从事品牌规划多年,Van对于台湾和中国客户对品牌观念的差异做了有趣的比喻:「做品牌和做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做品牌就像看中医得花时间喝中药调整体质,可是台湾公司做品牌比较像吃西药,想要一吃就有效果,没有效果就不要做,出发点完全不同。」也因为创作环境的不同,Van也随之调整自己的设计观念,将先前无限放大的设计能量收敛,Van说:「以前在北京的设计张力,回来台湾后碰了不少钉子,发觉在这里不能把设计能量全放出去,才慢慢收敛到这里能接受的舒服范围;在台湾必须把装置艺术手法转成商业,从商业中找到自己可以发挥创意的地方,对我来说也是种练习。」总是不安于现状的Van,接下来计划要推出「好氏品牌研究室」的自有品牌空间装饰商品,期待他以跳脱既有思维的创意,为室内空间带来不一样的火花

看更多《破点 POINT》文章

想即时获知最新设计新知动态,欢迎加入《破点 POINT》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