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蔬食新狂潮

若论近年席卷全球以至台湾的饮食趋势,蔬食,毫无疑问是此中最红火、稳站滩头浪尖的一支;不仅新餐厅食肆一家一家开,原有餐厅纷纷增列相关品项、加开类别甚至直接转型,就连餐饮集团也陆续跨界而来,对蔬食爱好者如我而言,着实无比欢喜振奋现象。

——可能在美食圈中应属异类,自始至终,我对蔬材的爱好远远超乎肉类海鲜。

全新崛起的「新蔬食」风潮因是应美味而生,遂从形式到面貌都超越既有格局视野,紧扣此刻食风食潮,活泼精彩。图╱叶怡兰提供

此中缘由,固然一部分出乎向来口味原就偏向清淡,但更多却反是由来自强大食欲的驱动……是的,浸淫饮食世界越久越是发现,以食材言,若从多样多端、丰富纷呈程度看,海鲜大胜肉类,蔬菜,则更远远凌驾海鲜。

类别、品项、品种、农法,产地、农园、风土、时令,甚至同一产季、季初季中季末以至不同年份之香气质地口感味道还有不同,变化之多之广之曼妙,绝非肉鱼能够论较。

然富饶若此,回首过往,在美食世界里,光芒四射核心主角却总是肉类海鲜,蔬菜大多数只能屈居衬搭配角—除了少数地区如日本京都料理因悠久季节旬食传统、加之闻名遐迩「京野菜(京都蔬菜)」加持而能领有重要地位外,以台菜中菜言、一盘炒青菜,西菜则一钵沙拉,其余多半只能权充「肉边菜」,备受冷漠边缘对待。

即使全球食蔬食素者不少,却大多出自其他因素:宗教信仰、健康需求、环保考量……为的多是信念或理念,而非滋味。

直到近年,这样的情况开始出现明显改变。

数年前,我曾于2018年一篇专栏文章〈蔬菜的境界〉中提及、论述这新风潮的发端之因:一来归功风土学之兴,连结土地、高举在地、回归真味原味思潮的推波助澜,与土地与在地紧密扎根相连的蔬材理所当然脱颖而出;其次,厨艺创作时代里,独树一帜之创意与特色成为立足国际厨艺舞台之不二法门,取材与题材越见宽广,自然而然,关注角度也开始一步步往较少获得青睐的蔬菜聚焦。

就此将蔬食一举推向美味殿堂,越来越多人食蔬非为发愿或制限,而是乐于蔬材之美之乐之惠。

影响所及,不仅蔬肴占比越多,地位越高,全蔬套餐以至全蔬餐厅更跃为主流,且广布各种菜系、类型,等级则从高档精致Fine Dining到社区连锁食堂小馆皆囊括。

尤其倍觉兴味盎然是,这股「新蔬食」风潮既是应美味而生,遂从形式到面貌都大幅突破、超越既有格局视野,一一紧扣此刻食风食潮,活泼精彩。

特别在菜式上极是多元混融,以新餐厅言,常不限于一国一地,东西四方各地料理皆涵括;一张菜单上,可以从台式中式热炒炖汤粉面饭一路吃到披萨义大利面Tapas、薯条汉堡三明治,热热闹闹。在Fine Dining领域,则风行于当代西菜创作的各种交融、对映以至实验、撞击、颠覆、重塑手法也一点不少见。

甚为可喜还有,即使人造肉技术一日千里且越见普及,然此波崛起餐厅极高比例皆以「原型食材」为本,展现的是对美好山海林野植蔬素材本身的拥抱和礼赞。

遂能摆脱前代素餐之因受既定荤食烹调概念和思维所囿,只能一味仿肉肴,食来往往不由憾叹「可惜不是肉」,而能一步步达致我心目中真正上乘蔬食的美好境界:「浑然不觉世间应有肉」,陶然乐享蔬之甘与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