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台灣味法菜新章:建立在這片土地多元開闊的飲食與生活之上

位在台东长滨的Sinasera 24餐厅,借由各种周边山海素材的广纳、融用,紧密连结在地。 图/陈立凯摄影

新旧年交替,一如往例,我会在个人网站上与读者分享过去一年、最让我感动心折的十本书与十顿饭。这会儿,年度十书刚刚发表,正埋头左右为难反复斟酌是,十顿饭的名单。

审视候选餐厅列表,不意外是,延续近几年走向,法菜类别持续独大,到得2020年,已占达三分之二强,再度明确反映当代法菜势不可挡的兴盛蓬勃景象。

这般荣景的造就自有其脉络可循。进入二十一世纪,法菜随数百年深厚积累与各方因缘聚合,逐渐蔚成全球西菜fine dining的共通语言,世界各地年轻厨人前仆后继前往法国习艺,再挟一身本领与从业经验回国发展,此际,正是开枝散叶结实累累丰盛丰收时刻来到。

而细细检点、回顾回味近年所尝的法菜们,无论新访或再访,可以感觉到,风向隐隐然有所转化:伴随此流风而盛极一时的「在地法菜」时潮──亦即以法菜为形式骨干,在地食材、在地滋味为血肉魂魄的厨艺创作,似乎开始进入另一更沈潜、更含蓄新章。

我曾在2016与18年分别发表〈西菜里的台湾味〉与〈台湾味,自自然然绽放〉两篇文字,先后论述此波风潮的缘起而后圆熟;到今年,一如我在文末的期盼,台湾符码台湾图腾的强解强加少了,各种台湾语汇的撞击、解构稀疏了,踏实回到食材本身,同时更纯粹从风味组成着眼,凝定自然洗练呈现。

而这样的表现,却并非意味着在地感就这么随之淡去,摒去过度刻意的造作后,反而更加丰盈感受到,与所立所在的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向来多元开阔的饮食和生活面向的更开阔连结。

11月所访、位在台东长滨的「Sinasera 24」是个鲜明的例证。他的菜,全不从意象上着眼,而是绵密深入各种在地素材的广纳、融用,圆熟精致手法下,使山海原汉之材之惠一一在餐盘里发热发光。

坚持法式经典路线的「Ephernite」,却是早早就大量使用近在同城境内的阳明山农场蔬菜;三月在那儿尝的沙拉,三十多种现地直送时蔬,各以腌、炖、拌、煮等不同手法处理后融会一盘,佐以本产绿豆蒜泥,好个在地春天味道。

两度造访的「CEO 1950总裁艺文空间」的鸭肝与蚝,第一回搭鸡汤和西洋芹,第二回改加入更有本地气息的豆豉与葱,一咸甘一辛芳,更加凸显鸭肝和蚝两相呼应的浓腴滋味和滑稠口感。

话题正热的高雄「Liberté」,虽早早宣称不走台魂法菜路线,但他的鳕鱼白子,满满覆以切丝的生蘑菇、黑松露、春菊苗,淋以蘑菇奶油泡泡和浓汤,中间却悄悄藏了熟悉元素:是酸白菜!微酸微甘,整体层次刹那活泼起来,让人不由微笑……是的,不用刻意回避,也不用张扬高举,如此般自自然然采撷、化入而后绽现,这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