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成了「绊脚石」!8旬老伯看了两台IC电话筒难掩失落

科技产物对老长辈而言,真的是便利吗?(图/陈姓网友授权提供,不得转载)

记者戴榕萱/综合报导

网路充斥的光速时代,对一位年龄已七、八旬的老长辈而言,并非可以马上适应,甚至有些人至今还不太明了手机该如何接通。网友在非公开社团爆料公社」里面分享,他在医院看到一位没有手机、没电话卡的老伯,原拿着硬币想打电话,但走到公用电话台前却发现没有一台适用,于是他失望又无助地离开...

台湾正走向高龄社会,直到根据内政部统计,2018年时65岁以上人口更占全国的14%,目前已有多个县市推动友善计划,但某些公共设施上的设计考量仍是以多数使用者(较年轻者)为主。

从公用电话的发展史来看,民国44年开始就有了第一台投币式电话,67年起转盘式的拨打方式也改成按键式,73年第一台光学电话卡的公用电话装设台北;那时刻起,街上的投币式电话逐渐被光学电话卡的话机所取代,随后10年内,陆续推出了IC卡、或是多卡通话机,这些是科技的纪录,可能也是抽掉老人家安全感证明。当长辈们还在习惯这飞快的年代时,他们身上的硬币,骤然变成跟子女连系绊脚石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不要买手机给他」、「教他使用电话卡啊」、「活到老学到老是应该的吧!」等,没错!这也许是活在这个世代应该要学会的求生技能,但对于人生已经度过80个年头的长辈们,他们早已习惯了投币式公用电话,在这里可以把公用电话视为「含括所有过去的旧模式」;加上台湾社会型态及家庭结构急剧转变之下,多数人的儿女为了经济离乡打拼,他们日常生活中缺少陪伴,更别说要拨空学习一台「新」手机的全部功能,可能还要等到过年团圆时才会有人「开启教学模式」。

综合所有原因,家中长辈学习手机的机会大概只有两三次,最后碍于记性不好,搞不懂功能、分不清拨打及挂断,甚至出门时还忘了随身携带、充电,久了这些长辈开始畏惧、排斥、甚至责怪自己很没用,渐渐成为「蚌壳族」,没有子女不敢出门。

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就是一台公用电话!」怎么可以扯出这堆想法、会不会太牵拖了等等,但这的确是让人省思部份。现代早已人手一机,连国小生拿的手机都还是最新款,谁在乎谁身上还有没有带着电话卡?然而,这社会的某些弱势角落则自然而然的被大众忽略,实际上长辈们到底可依赖的,终究还是5元、1元的零钱

原PO的图文在社团里造成两极看法,有些人认为「老人家出门应该要学会开口问」、「时代在走不得不学啊」,另一些人认为「高喊着办手机给老人家并不是最好解决的办法」等讨论,更有人直接说明,每台投币式话机都需要人工收取、抄表等,由于现在工资都比以往高,电信局改成中华电信后,投入的人力成本话筒收益早就不成比例,必然面临淘汰危机。一张公用电话图文,点出高龄层生活问题的一环,但又有多少企业可以兼顾营利公共利益呢?这也难怪网友感叹「这要家中有高龄长辈的人才体会了!」

示意图,非故事当事人。(图/陈姓网友授权提供,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