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高龄社会 学者推「整体」、「社区」国际双轨制

台湾人口老化速度快速,2018年将正式进入「高龄社会」。(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陈佩仪台北报导

台湾人口老化速度快速,2018年台湾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越14%,正式进入「高龄社会」;紧接着短短8年的时间,高龄人口占比将突破20%进入「超高龄社会」,面对高龄人口比例的骤增,居住环境规划也要有新思维学者认为,应采「老人生活园区」与「社区照顾住宅双向概念而两轨并行。

国立政治大学商学院信义不动产研究发展中心举办「迎接高龄社会 居住环境规划新思维」研讨会,从都市空间邻里社区以至于住宅空间,透过规划与运用政策工具,营造出安全、舒适且能够自主活动的空间,实现有品质的「在地老化」生活。

马偕医学院长期照护研究所教授黄耀荣在会中指出,世界各福利先进国家亦普遍采双向概念而两轨并行,既开发整体性的「老人生活园区」,亦在原居社区中建构「社区照顾住宅」或发展「单一终生住宅」,但并非台湾现行的原居住宅与日照中心的组合。

他解释,北欧国家的社区发展历程都市计划法令规定在社区开发初期必须留设「社会福利设施保留地」,当社区人口老化或需要提供照护失能者之「社区照顾住宅」时,则可兴建团体家屋模式之老人住宅,或是兴建日间托老中心、日间照护中心等社区支持性的照顾服务设施。

▲高龄社会来临,学者认为,应采「老人生活园区」与「社区照顾住宅」 双向概念而两轨并行。(图/记者周宸亘摄)

成功大学都市计划系副教授赵子元则分享国外的实务经验,他指出,瑞典就以「在地老化」为老人照顾政策目标,不鼓励另设护理之家,改以发展多元庇护居住取而代之,推动在地老化措施,包括住宅服务、家庭服务、日间托老中心等,并有公办民营的安养机构。 德国则建置有银发照护住宅,提供智慧型住宅服务平台,同时兼具节能建筑、无线网路通信、安全监控、健康照护等功能。日本则是推广银发住宅分租概念,让长辈同住互相帮助与互动,或把房子便宜租给学生等方式。日本并推广服务型高龄者住宅,与护理、医疗机构合作,给老年人提供安心服务的无障碍结构性住房。 荷兰与当地的住宅组织合作,在原社区提供位于一楼二楼公寓老人家居住,并协助改善内装,让空间更适合老人生活。另外还包括有居家小改装与维修、无障碍设施装设、打扫服务、送餐服务、警报系统装设等,同时也推广不同世代的混龄居住的概念。 演拓空间设计公司主持设计师张德良指出,估计国内的安养机构从60岁住到80岁,不含押金的支出约为350~750万元,对于一般的老年人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除了安养机构的选择外,「在宅安老」则是另一种国际趋势。 张德良说,以「在宅安老」角度来看长者住宅的三大需求,分别为安全、友善与体贴,或许增添一些设备可以达到基本的需求,但若进一步透过适当的室内设计规划、科技的运用等等,不仅可以满足长辈基本的生活要求,还能够把家里装潢的很实尚,让居住有品质同时兼顾长辈的人性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