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噪音扰民 江南西“住改商”频被整治

江南街道辖内有700多家“住改商”,执法面临信息不畅、需多部门联合等问题

江南西餐饮酒吧不少。

← 餐饮油烟商户住户之间的主要矛盾之一。

从江南西地铁口走出,沿江南西路向西南而行,包括衣食等行业在内的商铺林立。从江南西路深入两侧,内街内巷同样如此,住宅社区楼下多被餐馆、酒吧、按摩、理发等占据。交通便利、历史长久,这里的商圈每天都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江南西商圈中不少店家为“住改商”性质。

据江南中街道办工作人员粗略统计,街道下辖范围内,包括办公店铺等各类“住改商”总共有700多家,其中最集中最引起注意的就是江南西路的“住改商”。南都记者走访了解到,江南西的住宅多为七八层高的旧小区,“住改商”集中在住宅楼的一层。目前,街道一般不接受餐饮类“住改商”的申请。记者注意到,此前几年,江南西路餐饮酒吧占道经营噪音油烟扰民现象频发,有关部门数次出动整治

江南西“住改商”多在老楼一层

根据2016年9月南都的报道,海珠区的江南西路曾有“河南的北京路”之称。江南西商业圈,从20世纪80年代形成至今,已是海珠区体量最大、历史最长的商圈。以江南西路(全长约800多米)为核心,辐射两公里范围内东接江南大道,西连工业大道北南接昌岗路,北达南田路,包括万国广场、广百新一城、富力海珠城等,以及贯通江南西的地下商城江南新地,江南西路上有230多家潮流时尚店铺、住改商小铺。

江南西片区的住宅多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老民居。在内街紫龙大街附近,一层为商铺、其上为居住的格局非常普遍。

这些民居基本都是在8层左右。一层商铺中包括茶档、日式餐厅、盲人按摩、健康养生馆、理发店、五金店等。平日外人较少,有些静谧。有居民告诉南都记者,此处住宅建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房价约每平方米4万元;商铺主要开在一层,形成历史比较长。一商铺经营者称,他的店铺开了几年了,在他们经营之前,店铺曾做过其他生意。

在紫龙大街、紫金大街、青蒲大街等内街路段社区,高层几乎没有发现有商铺经营的现象。一层商铺最常见,也有餐馆开在2层。据了解,这和江南西住宅区老住户较多且多数仍在入住有关。记者也发现有些商铺开在高层,例如某住宅外墙的招牌显示,一个理发造型店铺营业地址为8楼。

10年前有人提动迁 终未实行

8月20日下午,南都记者从江南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处获悉,江南西路商业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发的,以前是购物一条街。后来渐渐有一些做餐饮的商铺开始聚集过来,很多都开在小区一楼。

记者查询得知,2009年1月,江南西商业社区被评为“国家示范性商业社区”。以此,它被寄望成为与上下九路、北京路等齐名的步行街。但当时,媒体也指出规划改造面临的问题,如“住改商”、配套设施等。

在2009年媒体报道的数据中,江南西有法人企业368个,分支机构122个,个体工商户801户。其中,因历史原因、登记政策调整、场地性质不符合要求而不能继续年审的商户超过500户,主要分布在内街内巷,他们拿的是临时营业执照。

“是否将楼上居民全部外迁,整栋都打造为商业用途”?为终结商住纠纷,2009年就有人作此设想。不过,这些设想因规划等原因,最终并没有实行。

8月22日,江南中街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人员对记者透露,近些年受电商冲击等原因,江南西商圈服装、购物、百货等行业商铺转变,以餐饮酒吧居多,到现在有不少是做小吃、奶茶,面对游客的网红店之类。

油烟噪音扰民投诉多

2009年初有媒体报道,江南中街道办工作人员称,近年来关于住改商的投诉很多,重点被投诉对象是餐饮店,且此类问题难以根治,所以重复投诉也不少。

2013年,江南西社区一居民向媒体投诉,楼下士多到晚上摆出桌椅,顾客吵闹,让住户没法入睡。居民报警,士多把桌椅收回去,过两天又摆了出来。

2016年,广州市环保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商业住宅低层为餐饮娱乐情况,导致噪声、油烟影响高层居民住户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量出现。另外,由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出现违法成本低、查处过程长、经营者容易逃避执法等现象。在2016年初,海珠区环保局会同街道对江南西路青蒲大街酒吧执法检查,其中对“云×咖啡厅”酒吧噪声扰民问题依法责令整改。

2017年4月,针对江南西路餐饮酒吧造成占道经营、噪音油烟扰民现象频发的情况,江南中街道办开展过城市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由街道加强对“住改商”行为监管,对临时场地的使用严格审批;同时,联系街道工商、食药部门,对辖区无证经营的食肆、酒吧进行查处。

油烟问题的确关系重大。今年8月,记者走访中也看到,有一层餐馆厨房外贴着大楼告示,让各厨师出入要随手关上后门,以防油烟味外泄影响大楼。在青柳大街附近,某栋30年老住宅楼下,一处餐厅已关门多时。楼上居民告诉记者,现在这里是不让新开餐馆了,有个餐馆开了几个月就关了。该住户表示,商铺肯定对住宅有影响,尤其是餐馆类。

根据街道来穗中心人员的说法,江南西片区属于老区,居住的老年人多一些,对噪音光污染等更加敏感。来穗中心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表示,近年商事改革背景下,开公司办执照流程越来越简单,有些人明白街道目前不办理餐饮类申请,于是直接到区政务大厅申请,拿公司牌照。等工商部门之后监管检查,就发现这种是不合规范的。

上述人员称,对于执照问题属于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甚至也有居民投诉无证无照现象。对“住改商”规范,街道的确有属地管理的责任,有专门的科室接受居民投诉,但执法整治需要多部门联合,这也是令街道头疼之处。

“住改商”申请公示

每10宗有一两宗遭反对

江南中街来穗中心相关人员称,目前街道关于“住改商”执行的政策是按照广州市在2016年的文件进行的。据介绍,“临时场地使用证明”的申请按照201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条件的意见》开展受理和审批。此前,还有个依据为2012年市府办《关于解决生产经营场所场地证明若干问题的意见》,有效期5年,目前已失效。

根据2016年相关文件,“住所、经营场所属于住宅的,不得在住宅从事餐饮、娱乐、洗浴、生产加工、易燃易爆物品销售、存储等容易污染环境、扰民以及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该街道来穗中心称,为加强对“住改商”整治,要求出租方和承租方在申请办理“临时场地使用证明”中签订“申请办理《住所(经营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承诺书”。承诺不在住宅从事餐饮、娱乐、洗浴等行业。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情况下经营或者存在卫生环境噪音等投诉情况、影响周边居民群众的,经查证情况属实,可取消其《住所(经营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或在到期后将不受理该物业的证明申请。在“临商”证明批出后,对申请经营项目和实际经营项目不符的,终止其“临商”申请。

该街道来穗中心人员表示,自2016年广州市的相关政策出台后,餐饮类开店提出申请的,基本上都不再批了。对于此前存在的餐饮店铺,每年要到街道重新提供资料,要求业权人未变、承租人未变、经营项目未变。而其他可以申请的种类,按照一定流程办理。据街道来穗中心接触的,近两三年新申请的多是零售、百货、预包装、办公类。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在近年“住改商”申请公示过程中,住户提出反对意见的情况也有,原因无非是担忧环境、噪音、出入安全问题;大概比例,每十宗之中会有一两宗。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马辉

实习生 林珮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