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不求助?5成认为被污名、7成不知县市有心理卫生中心

调查发现,有11.1%民众有明显忧郁情绪。(图/达志示意图,下同)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心理健康吗?根据董氏基金会今年针对18岁以上的民众进行调查发现,有11.1%民众有明显忧郁情绪,53.2%觉得在台湾心理或精神疾病污名化,23%人身边有患有精神疾病的亲友。但多数人面对「忧郁等精神疾病」仍不敢勇于求助或根本不知道哪里有资源。调查也发现,72.8%受访者不知道县市设有社区心理卫生中心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今年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六都18岁以上民众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244份,结果发现,72.8%受访者「不知道」县市设有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有65.3%则「不知道」相关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其中更发现62%受访者「赞成/非常赞成」将心理或精神疾病去污名化。询问受访者会寻求专业协助的压力事件,以「情绪困扰」最多,其次依序为「家人关系与冲突」、「人际关系」、「职场生活」、「创伤经验」。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医师詹佳真表示,有国外文献指出,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没有寻求协助,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对精神疾病特征及可治疗性的了解、不知道寻求协助的管道、对正接受心理或精神相关治疗的人存有偏见、及担心自己接受治疗会被人歧视。

▲专家提醒,当出现「我不快乐」、「睡不好」等讯号时应即时求助专业。

但事实上即使像严重的失觉失调患者犯罪,也只有7.5%的罪行是直接与精神疾病的症状有关,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不会造成社会安全的问题。詹佳真建议,如果长期被情绪问题困扰,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逃避人群社交活动,就应该寻求协助,预防长期的压力造成生活品质的下降及个人能力的退化。

进一步了解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压力事件时,会求助的对象/资源,结果前五名排序为「亲人」、「朋友」、「亲密伴侣」、「不求助自行解决」、「搜寻网路资源」。分析更发现,会求助「校内/政府/医疗体系内的心理专家」、「搜寻网路资源」、「朋友」的比例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有过咨商经验的受访者,超过一半(62.7%)觉得接受咨商后觉得对自己「有帮助」。

叶雅馨提醒,台湾目前设有22个社区心理卫生中心,超过300个民间心理健康相关团体服务项目从初级预防教育、咨商辅导到医疗治疗,建议民众当遇到压力事件,可透过现有的心理健康资源寻求协助,不要等到让压力或负面情绪变成疾病,会增添治疗的难度及延长情绪对身心状况所造成的影响。

中华民国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发言人林萃芬也提到,民众最多因「家庭或感情」困扰而来咨商,其中大多不是人际关系不佳者,而是在人际互动中长期委屈压抑、追求人际圆满者。她强调,情绪是身心健康的警报系统,当出现「我不快乐」、「睡不好」等讯号时应即时求助专业。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NEWS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