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好痛苦!过来人「1招」缓解...男性更需要这样做
▲男性自杀人数,比起女性自杀人数要高许多。(图/撷取自pixabay)
文/麦特.海格
男性自杀人数,比起女性自杀人数要高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英国,男性与女性的自杀比例是3:1,在希腊是6:1,在美国是4:1,这是相当平均的数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人数高于男性的地方,是中国和香港。在其他的任何地方,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都是男人远多过女人。很奇怪的是,根据每一个官方研究,曾经历忧郁症的女性数量其实是男性的两倍。
所以,很显然地,大多数的地方都有某种「身为男性会使你更倾向于了结自己性命」的情况,同时也自相矛盾。如果自杀是忧郁症的一个征兆(没错,它的确是),那么为什么受忧郁症所苦的女性会多于男性?换句话说,为什么当你是男性时,忧郁症会更致命呢?
▲根据官方研究,曾经历忧郁症的女性数量其实是男性的两倍。(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自杀率会因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性别而异, 所以对任何人来说,自杀并不是无可改变的一件事。就拿英国来说。在1981年,有2,466 位女性在英国结束自己的生命。30年后这个数字几乎减半,成为1,391 人。而相对的数字在男性身上,则是由4,129 人,变为4,590 人。所以回到1981年,当国家统计局开始统计,男性自杀的倾向还是高于女性,但只有高出1.9 倍左右。但现在, 几乎已经是高出3.5 倍以上。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男性还是要自杀?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最司空见惯的答案是,在传统上男性将心理疾病视为一种软弱的象征,而不愿意寻求协助。
男孩不哭。但男孩会哭,我们会哭,我会哭。我老是在哭,今天下午我看电影《年少时代》(Boyhood)就哭了,而且男孩和男人是会自杀的。在《白噪音》(White Noise)一书中,唐.德里罗(Don DeLillo)笔下那个忧心忡忡的故事陈述者葛雷尼(Jack Gladney),深受男性主义观点折磨,他对这个标准的认定是:「一个男人如果连个漏水的水龙头都修不好,还会有什么出息?就人类历史、其基因欲传递的讯息而言,这家伙根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形同死尸。」
如果坏掉的不是水龙头,而是一颗心呢?也许一个担心自己不够男子气概的人会觉得,他应该可以不用靠任何人任何事,只要静静地待在现代世界的「白噪音」里,自己一个人就可以默默地把它修好,说不定只要几瓶酒就行。
如果你患有精神疾病,就是这个庞大且仍在成长中的团体成员之一。有史以来,很多最伟大的人,呃,还有最难搞的人,都深受忧郁症所苦,政客、太空人、诗人、画家、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还真多)、演员、拳击手、和平领袖、战事将领,以及其他十亿为自己征战的人。罹患忧郁症时,不管你是男人、女人,你跟罹患癌症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或是出了车祸的人并没有两样。
所以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说话,要聆听。鼓励自己说出口,鼓励自己聆听。持续增加对话,把关注的焦点停留在那些想要加入对话的人身上。要不断重申,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忧郁症不是一种你「承认」的东西,不是一种会让你丢脸的东西,忧郁症是一种人类的经验。是男孩、女孩、男人、女人、年少、年老、黑人、白人、同性恋、异性恋、有钱人和穷人的经验。
它不是你,它只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某个东西,而且是可以借由说话来舒缓的。文字,安慰,支持。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有办法公开地、适切地对每个人讲出我的经验,这时我才发现其实说出来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只要说话这件事存在,希望也就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