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姊爱/苹果全面订阅失败后,平面媒体订阅制何去何从?

(编按:以下转载作者7/2发表之内容

徐豫个人品牌经营顾问、企业讲师,曾任职外商与百大企业广告行销媒体产业10+年。

一年多前,我曾在自己的Medium部落格上撰写〈一夕狂掉上万粉,黎智英推订阅制误踩的5大误区〉,创下近十万阅读以及转载热议

当时尽管许多人认同我的想法,但也造成部分时任《苹果日报》从业者的不谅解,他们认为黎智英实行订阅制并没有错,使用者应该付费,所以这样充满勇气的政策应当值得鼓励,我的提醒变成恶意看衰,甚至造成部分员工来乱版(真心希望他们现在还没有变成前员工)。

说实话,作为一位前媒体记者和多年媒体广告从业人员,我没有道理不支持「使用者付费」(我真心支持),可是多年创业、在网路网红市场流量变现的产业里打滚,我知道,「应该这样做」和「这样做真的能成功」这两者之间往往要考量的变数更复杂。

数位变现」并不是努力就有回报;这世界不是你当老板觉得好,别人就愿意付钱。

▲ 黎智英日前表示,《苹果日报》经营非常困难,希望读者多支持。(图/路透)

台湾《苹果日报》七月一日宣布取消全面订阅制,改成「付费订阅者可不用看广告,其他不付费的大众仍然能维持阅读」。

事实上,早该如此。如果一年多前就是这样的策略,苹果或许不至于在广告业务上衰退得如此凄惨,让竞业轻松取走业绩。这是正确的方向,只是不确定苹果在重挫之后,又遇到百业萧条的2020,能否平安渡过。

媒体一则广告,依据版位位置和大小不同,广告费用约在数万到数百万之间。订阅跟广告不是谁取代谁,不能单独押宝在谁身上。

广告仰赖众多的阅读率撑流量,订阅再多也不如几则广告来得好赚,这是事实;而订阅的人哪怕只付十元都觉得自己有权不看广告,这是人之常情。

一年多过去,我在《苹果日报》的朋友们一个一个自愿或非自愿的离职,前几天跟一位主管朋友传讯息,担心他也离开,好险还在。

和其他平面媒体记者朋友聊天时,他很哀叹,「台湾人就是没有习惯订阅,不愿意花钱对内容付费。」一年多前的支持看好,在《苹果日报》实验失败之后,让他们意志消沈,觉得自己的产物不值钱。

▲ 台湾《苹果日报》7月1日宣布取消全面订阅制。(图/资料照)

其实我不这么看,台湾的媒体内容付费市场仍然在幼儿期,其实仍然深具希望,只是我们必须厘清两件事:

1.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可变现的,什么样的内容在当下的市场难以变现?

2. 如何让大众愿意掏钱付费?什么机制?何种方法?

根据我个人在数位内容创作、变现、品牌操作的经验与长年观察,归结「容易变现」的网路内容有以下几种特色

(1)内容有助于「高报酬回馈」或具「抚平急迫焦虑」功能

例如每日理财投资市场分析

不要搞错了,大众不是不肯掏钱,而是会判断掏出钱,他们能得到什么。假设每天花100元订阅,却能够影响他们每天对几十、上百万的股票、基金、房市投资决策,避免漏掉重要讯息而失误、创下更高收入,那么100元就是小钱,不得不花的必要费用。

这笔费用在消费者心理,是在「投资帐户」里,而不是在一般「娱乐」「日常」开支里。

曾和台湾某知名内容订阅平台创办人讨论该平台的经营情形,原本打算做综合型内容订阅平台的他们,在实验一轮之后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只能卖前一两个月,即便是知名网红来开课也一样,唯独理财投资就算原本的老师默默无闻,只要说得准、分析有道理、都有固定长期订阅群。

一位理财专家友人从大企业离职后,目前专职从事理财个人品牌经营和服务订阅客户,他每天早上固定产出财经分析,周一到周五分门别类,现在光靠订阅用户,一个人可以做到每月超过百万台币的业绩。(这还只是订阅,不包含其他出书、演讲、商业合作、媒体通告等项目)

至于「抚平急迫焦虑」功能的内容,例如教育产业的「八年级学生每周50道数学题附详解」。

深受家长欢迎的数位题库附详解其实是参考书和补习班的延伸,锁定家长和学生对于考试、升学练习题的焦虑,以「不断更新及解说」作为配方,「治疗」其对孩子学业成就的焦虑感。

这两种例子都属于高回报(金钱或心理),并且具有「持续的必须性」,才能成功作为订阅目标。

并不是说所有的媒体都要变成财经或补教内容,但不妨透过这两个例子去发想未来的方向。

▲ 投资理财和教育升学等内容,较易培养订阅用户。(图/pixabay)

(2)去「综合」迷思,产出专业独家深度分析

组织化,展现品牌个性,是当下数位环境趋势。

大组织是上个媒体时代的优势,却是如今数位自媒体时代的劣势。许多过往「综合型」的新闻媒体或平台曾经风光过,如今却面临说精不精、又缺乏品牌特色,无法和读者产生连结。

当「综合」不再是吸引人的优点,原本打着「大众口味」作为品牌号召的媒体便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品牌定位。毕竟在当今数位环境下,新闻组织永远不可能比一个自媒体经营者、网红看起来更「庶民/大众」。

坦白说,综合型的媒体此时此刻最重要的资产,往往并不是经营者自豪的内容,而是过往建立起来的「品牌名望」。

(尽管很残酷,但这是个海量数位内容的年代,网路上永远有一堆比你更好的内容,许多术业有专攻的素人KOL往往比通才记者更深入,能在社群平台发表更精辟专业的见解)

品牌名望是许多老牌媒体真正仅存且最珍贵的价值,必须在(剩余)价值消逝殆尽前,重新年轻化,进行Rebranding。

而Rebranding的方向,应该以某种领域的专业性出发,培养一群可以撰写该领域专业分析报导的年轻意见领袖、专栏作家、KOL、研究员,并让这些与媒体品牌紧密连结的意见领袖团,成为媒体与读者的「接触点」,展现人性、专业、可信赖的样貌,创造更多流量和商业空间的可能。

▲ 专业领域KOL所产出的内容,可作为媒体与读者的「接触点」。(图/youtube频道志祺七七x图文不符)

(3)吸收主动搜寻关键字客群成为订阅户

我听过许多媒体经营者抱怨脸书触及降低,让他们无法有效接触读者,致使媒体衰败…当然,脸书对媒体的存亡有好有坏,但抱怨也没用,毕竟公司是他家开的。

应该关注的反而是有一群「搜寻关键字的人」,明明很可能成为媒体订阅户,却时常被溜走。

作为一位喜欢订阅媒体的读者,我的订阅路径通常是:

1)正在写文章、做研究需要找一个关键字主题(例如:tech company + work from home) →

2)搜寻出来后,大约Google前5–10个结果会最相关 →

3)点进去发现第一、第二个搜寻标题都是几乎95%密切相关内容,结果发现都是某一个媒体的内容(例如Business Insider),没付费不能看全部,只能看到列点摘要 →

4)继续回到Google点三、四、五个相关结果,发现有些在其他网站也要付费,有些文章则很弱不怎么有参考价值 →

5)此时又点回去第一和第二个结果,发现免费可以看到的几点摘要真的很像我需要的内容,所以想说「既然前两个都是这个媒体,肯定这媒体内容很不错符合我所需」

6)付费订阅(通常可以免费7天无限制取消,或是用一美金注册第一个月,不主动取消就继续订阅)

▲ 会主动搜寻关键字的用户,通常是最积极需要内容的人。(示意图/Pixabay)

这个例子说明:

1. 媒体报导、分析专文标题是否包含热门、趋势关键字?- 很重要

2. 媒体SEO是否有确实做好? - 很重要

3. 免费阅读的段落是否有效呈现、条列出吸引人、有价值的资讯?- 很重要

4. 是否有足够吸引人的绑售策略、可随时取消等让用户安心的作法?- 很重要

主动搜寻关键字的用户是最积极需要内容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群潜力消费者。

我始终认为,平面媒体的数位订阅不是不能做,而是要顾虑到许多数位环境下的变项和消费行为,很多资深媒体人对文稿内容深具自信,却忽略在数位环境下作战,不是只有「内容」或是「形式」需要考虑。

不是把内容放到网路平台就叫做数位化,也不是推出订阅制就叫做媒体数位转型。

「如何」「有效」「抓到真正的TA」,看起来像是一句话,但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专家。

这篇没有什么结语,要努力的地方还太多了,你们自己的公司自己救,我只是稍加提供自己一介资深网路草民观点罢了。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这

热门点阅》

► 《精神病》尚泰抱金秀贤非戏剧效果 台湾「亚斯教母」:这是会让自闭症家长感动流泪的电视剧!

► 美部长访台》程建人/美国打台湾牌 一举数得

蓝弋丰/黎巴嫩「大爆炸」怎来的?不只硝酸铵 无人处理的「炸弹」多得是

►【立委集体收贿2】SOGO经营权缠斗18年 为何演变为立委收贿案外案

●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Medium」,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