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没钱、没医生,台湾的病童谁来医?

文/林思宇

孩子是国家未来主人翁,理应受到最好照护,但台湾健保分配不均,让儿科长期居于弱势,本期「健保20年回顾专题」,带你一窥台湾儿童医疗的困境。

台湾健保支出一年快达6000亿元,但许多科别仍抱怨分配太少,儿童医疗就是明显的例子。儿童是国家未来主人翁,一般人认为,儿童一定会受到健保最好的照顾。但事实却是相反,全台儿科医师几乎同声感叹:「孩子没选票,命不值钱!」

儿科医学会秘书长李秉颖说,小孩子没选票更不会吵架,讨论健保支出费用时,常常没有儿科代表。

儿科有帐户 但穷到没人想查

台大小儿血液肿瘤科医师林凯信半开玩笑地说,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有MG149帐户,他也有MG168帐户,但没有人要查他,因为钱实在太少,「查完,他们要捐钱给我,」看到大人科的钱多多,「我们只能流口水,可以请柯P分我们一点吗?一点我就可以活得很好了!」他还自我调侃地说:「我怎么没有一路发(168)?」

台湾新生儿数在1963年达到42万人高峰后,开始递减,如今每年新生儿不到20万人。儿童愈来愈少,照理说照顾应该愈来愈好,为何反而不是? 其实按健保署资料,儿童人数虽逐年下降,例如2012年18岁及6岁以下人口数,相较于1988年分别减少26%与36%;但小儿科医疗费用点数仍上升80%,占整体医疗费用点数则维持在4%~5%间。以西医医院为例,医师看诊4岁(含)以下儿童,诊察费也加成20%。

其实帮小孩看病不容易,一点点加成,恐无法反映实际多出来的成本时间。同样诊疗,在儿童病人,不论事前准备、检查过程、事后处置,都比成人时间长、使用人力较多,且较困难。台大医院副院长倪衍玄以打点滴为例,大人打点滴,可能不用1分钟就搞定,但小孩子动辄10~20分钟。大人做检查,速度也非常快,如X光几秒钟就照完换下一个人,超音波5~10分钟也可以换人。

门诺医院小儿科主任吴俞哖说,小孩子就没那么好控制,医护人员要搬出家中玩偶摆在旁边,安抚小孩,中途如果孩子哭闹,又破功。若是弄个半小时还搞不定,就得镇静,旁边还要再加人监控孩子呼吸心跳,人力成本相当庞大。台大医院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科主治医师王主科分享,大人小孩在同个导管室做治疗时,常常大人都已经做好了,「我们还在找血管」,穿着9公斤的铅衣,一站就是一整天,常常都忘记上厕所,但健保钱才给一点点。

王主科曾经做过儿童与成人的心导管检查比较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每分钟的医师健保产值,结果发现成人组不管疾病严重度,每分钟点值均超过500点,儿科则是16岁以上到18岁疾病程度简单这组点值才破300点,16岁以下的儿童,点值都少得可怜,最低只值136.1点,如果换算成钱,时薪基本工资有得拚。

人力、物力、困难度都倍增

看病难,儿科的医疗指引是尽量少用药、少做治疗,但健保是以量计价的制度,也常使儿科医师在药费与检查费上大感吃亏。例如大人降血脂、降血压的药,好的一颗动辄50、60元,小朋友咳嗽药水10元不到,且孩子常一周就康复,但大人慢性病要吃一辈子的药。若内科与儿科同样给付标准,儿科是吃亏的。

又如小儿科耗材不容易制造且造价昂贵,在市场上,大针头都比小针头便宜,加上儿童年龄层广,从0~18岁,身材尺寸不一,需要大小不同的备用器械与耗材,库房备料的成本也高。不像大人尺寸一致,进货量又大,库房备料成本相对低很多。

癌症在成人是健保给付相对不错的科别,林凯信却说,小儿肿瘤病人要整个团队照顾,费用高,就新药来讲,药商都是大人通过后赚到钱,才给儿科一点。由于儿科人力、时间与困难度都是成人倍数,许多儿科医师希望,健保能把人力、物力与困难度一起算进去才合理。

有儿科名医无奈地说,大家以为小儿疾病所有医师都能看,不重视小儿科,在医学中心开会永远低头不语,就像个「小媳妇」。加上在台湾,病人对儿科不够重视,该到儿科看病的病人纷纷转往其他科别,也影响儿科就诊量。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儿科是18岁以下,因为此时才发育成熟,在台湾也是18岁以下要看儿科。但台湾其实许多孩子感冒、肚子痛、发烧等,常跑到专科门诊去,而非儿科。

之前肠病毒大流行时,医学中心就发现,很多小病人都不是看儿科,而是到耳鼻喉科涂药水。

家长难缠 医疗纠纷也较多

更何况,儿科还是吃力不讨好的科。儿医界认为,两大特色是父母难缠与潜在医纠多。前者因生得少,孩子个个是宝,但小孩打针不容易,不少父母看儿科医师一次插针没成功就破口大骂。青壮派儿科医师回忆,曾有小朋友抽不到血,旁边姑姑就大声喝斥说:「你给我注意!」

后者因孩子重症的数目虽不及大人之多,儿科重症的前兆常常是肚子痛、感冒等轻症,如果医师一时未察觉,病情可能在1小时内急转直下,家长常常难以接受,若法院判决确定,就是巨额的赔偿金额。

儿科之所以会空,与上述两大原因也息息相关。以台大医院为例,这两年住院医师招考,都有收满额,但一、两年后觉得和想像的不一样,最后「落跑」到其他科别的所在多有。有时候儿科还要做白工。例如讲到打预防针,许多儿科医师就很闷。台湾幼儿的各项疫苗接种完成率,基础剂都可达9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完成率,打预防针的主力就是小儿科医师。

但回到现实,政府陆续补助老人、幼儿流感疫苗接种诊察费,2014年补助低收入户与中低收入户幼童常规疫苗接种诊察费,但其他儿童打疫苗不能收费,一名医学中心小儿感染科医师说:「这是做爱心的。」

开业的小儿科医师说,帮小孩子打疫苗是儿科医师的社会责任,但是政府不提供设备,诊所也没那么多钱来保存疫苗(疫苗需保存在一定温度下),温度1度都不能差,否则就开罚,「打预防针不能收费,还要赔钱做,这未免太严苛?」一些医师说。

偏乡医难寻 十顾茅庐请不到

新生儿愈来愈少,加上不受制度重视,近十几年来小儿科医师愈来愈难寻,不仅出路窄,年轻医师少,不少资深名医也要值大夜班。林凯信就叹气说,儿科是空,「我们小儿血液肿瘤是『空中之空』,」台大是全台湾最坚强的团队,总共有六个人,其中包括他在内两人快要退休,另一个也50多岁。

现在除了台大、马偕荣总等少数医学中心50多岁的资深儿科医师不需要值班外,其他医院都要值大夜班,包括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的妻子陈佩琪,50多岁、又得过肺腺癌,仍得值大夜班,可见医师有多缺。

吴俞哖从署立台北医院退休,一开始到花莲门诺还需要值大夜班,后来体力受不了,全科就只有她不用轮班,「对同事很不好意思。」医学中心人力都缺了,更不用说地区医院、区域医院。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院长林欣荣说:「小儿科是我们的痛」,在非都会区域根本找不到医生,乡下小儿科急诊更是缺人。

找小儿科医师有多难?林欣荣妙答:「十顾茅庐也雇不到!」他每个月都在找,也动员院内医护人员「协寻」,看有没有亲朋好友是小儿科医师,可以动用亲情,甚至到每个研讨会,逮到机会就问,常常谈了几十个医师,还是找不到一个愿意去。

照护后山的台东马偕医院,好在有台北马偕支援人力,不然也会很惨。台东马偕医院小儿科主任游昌宪就感叹:「同事一个个离开我,台北支援非常重要。」儿童愈来愈少、给付未反应成本、病人纷转别科等,让儿科看不到未来。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www.gvm.com.tw】【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月号: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