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枣稻田 在绿建筑里玩出新农趣

文/高宜凡  摄影/赖永祥

位于宜兰员山乡的「枣稻田」,是全台第一栋LCBA&CLT碳足迹认证的双料绿建筑。这里不仅是景观餐厅,也贩售有机农产品、推手作体验课,开幕才半年多,已成为打卡热点。

火车沿着北海岸一路蜿蜒,出了宜兰站,趋车前往员山乡,这座向来以丰沛的天然涌泉水圳及埤塘及无死角的山水景致闻名的「台湾水乡」。

而顺着员山路走,路旁一栋亮眼的木造建筑——枣稻田食玩农创空间,旋即攫取了众人的眼球。但千万别以为这是高档民宿或豪华农舍,令人惊喜的是,这是一处善烹地方料理的景观餐厅,更是一座自产自销的有机农场

CLT工法打造,低碳绿建筑

尽管开幕才半年多,却已吸引许多部落客、网美、甚至建筑爱好者慕名朝圣、打卡,成为火速窜红的热门景点。

「与员山的田野山景交融的农创复合式空间,走进主建筑,好像进到五星级饭店,」 上个月才来的李先生竖起大拇指惊叹,周边还规划有小农场铺设的迷宫、日本师傅手作的水车、有如护城河的灌溉设施和鱼池、大规模温室农园:「是宜兰少见的美妙空间。」

另一名上周刚造访的网友也说:「新发现的一处休闲好地方!早午餐非常适合哟,下午茶或傍晚来欣赏夜色、喝杯红酒,挺惬意的。」

事实上,枣稻田之所以这样起名,源自于宜兰著名的果王金「枣」,加上这一带盛产水「稻」,又有优美的「田」园景象,也想给人远离城市喧嚣、终于在水一方「找到田」的感觉。

如诗美景的枣稻田,除了碧绿的湖水、风车、花园等,更有一栋囊括实木直交集成板CLT(Cross Laminated Timber)工法和LCBA碳足迹认证的双料绿建筑,引发热议

门市员工透露,很多不是来用餐的客人常自己跑来,对着建筑物品头论足、啧啧称奇一番,「原来国外才看得到的CLT建筑,台湾也有了!」不少人如此说道。

实木直交集成板CLT,又称为直交积层材,是最近20年在欧美日等国风行的工程木材技术,令传统木材的坚固和耐用度媲美钢筋混凝土,并成功克服防火、防虫等传统劣势,更具备时下消费者渴求的健康、环保和固碳功能,还能达到一般实木做不到的弧形设计,成为许多国家降低建筑对环境冲击的必推政策。

去年,挪威就出现18层、高逾85公尺的CLT大楼米约萨塔(Mjösa Tower)。酷爱木造房屋的日本,更有住友林业挑战兴建70层的CLT摩天大楼。

反观多达六成国土都是森林的台湾,却有超过95%的建筑都用钢筋混泥土,几年前才在台中出现第一座CLT建物森科WoodTek。

「枣稻田是第一栋采用日本桧木、而且拿到碳足迹认证的!」负责规划的九典宜兰分所长陈尚丰解释。

日本桧木的质地不但接近本土桧木,还能防虫、防腐,一来提高空间的健康和自然气息,同时也减少用化学药剂处理建材的支出。「感谢业主的认同,不然日本桧木的价格的确比较高,」陈尚丰说。

话题绿建筑诞生的机缘是在2014年,来自彰化的金色大地公司,找上九典联合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张清华,希望在宜兰打造一栋地标级的优美建筑,媲美该事务所最知名的作品──名列「世界最美图书馆」的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经过五年的来回讨论和理念沟通,枣稻田总算在去年落成,为避免有炒作农舍的争议,最后只在三公顷土地上兴建三层楼建筑,而且是把旧建物打掉重建,等于没增加多少空间,尽量保留原本地景样貌

克服潮湿,兼具隔热保温

陈尚丰透露,CLT的事前丈量和图资设计必须非常精准,因为所有建材都是先在日本进行裁切及预铸,再运到台湾组装,差上一公分也不行。

「建造过程有点像组乐高,」陈尚丰笑说,原本日本师傅觉得三天就能盖好,但为了让台湾团队德丰木业利用这次机会累积经验,最后花了快一个月才完工。

工法独特的枣稻田,更是减碳优等生。根据低碳建筑联盟的估算,在未来30年的建筑生命周期里,枣稻田的碳足迹会比同规模建物减少624.5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因此以高达24.5%的减碳成绩获得「钻石级」认证。

其中,光是大量以木构造取代钢筋混凝土这点,就足足减少一半的建筑废弃物。

讲究美观跟环保之余,当然也要顾及实用。

「绿建筑的核心概念就是因地制宜,」陈尚丰观察,宜兰气候以多雨潮湿闻名,加上地势平坦,建物不易抵御强风,对此,枣稻田用多层的强化胶合玻璃组成大面积窗户,一来营造通透明亮的空间感,也大幅提升防台能力,兼具隔热和保温双重功效。

只是,为何枣稻田会选择落脚员山?

枣稻田营运李永盛回想,原址所在地是一片荒芜的农地和鳗鱼养殖场,但地底下不但有源自雪山的天然涌泉,附近有潺潺溪水流过,登高甚至能远眺龟山岛,公司早在2012年就买下来。

「大家都在想,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能不能提供一些不同的体验?」李永盛说。

为寻觅灵感,经营团队在员山蹲点很久,「像我就常来这插秧、收割,还带小朋友体验农事,根本就是一名农夫了!」李永盛苦笑。

产地销,拓展亲子客群

摸索了好一阵子,决定从「画龙点睛」的概念发想,先在宜兰打造一栋指标性特色建筑,做为带动地方发展的触媒,因此专程委托九典,设计一栋具备前瞻风格的绿建筑。

走进枣稻田,可以在一楼的「大湖溪八十甸」文创杂货舖,选购当地生产、加工的特色商品,再到二楼的「怦然创味」景观餐厅,大啖以地方食材制作的创意料理。

地下一楼的「萌在谷里」烘焙坊,则供应每日出炉、用宜兰有机米和金枣酵母培育的限量面包

若是企业团体或亲子家庭聚会,三楼的「岚翠楼」包厢提供视野辽阔的户外景观台,以及不被打扰的舒适休憩空间。

相较于附近常见的民宿、名产、农家乐体验等经营型态,枣稻田标榜的「食玩农创空间」和「社会农企业」(social farming)概念,独树一帜,就像前所未见的「突变种」。

比方,主打景观餐厅之外,也贩售自家栽培的有机农产品,有时还推出面包和盆栽等手作体验课,甚至把食材提供给附近的学校做营养午餐。

一方面做到地产地销、缩短产地到餐桌的距离,二来也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亲子客群,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或爷爷奶奶牵着孙子,到这来回味台湾过往的农村印象,创造人和土地亲切互动的纾压体验。

不只种菜卖米,更要育才

整个园区绕了一圈,会发现这边是极佳的环境教育场所,包括看得到的CLT低碳建筑工法,从餐厅供应的有机米、生菜沙拉、到用鸭赏和洋葱入味的披萨,用心介绍的许多环保相关知识,不只让顾客认识土地和食物,也会对农业多了一份尊重和关怀。

为实践在地化经营,除了种植农产和使用食材,枣稻田也积极培育当地人才,李永盛笑说:「大概除了营运长我,其他员工全都是当地人吧!」

除了种田、盖民宿、开餐厅,台湾农村还能有什么样的未来?在水乡沉潜多年才冒出头的枣稻田,正尝试寻找更多答案,说出更动人的故事。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城市学》频道;更多文章请上官网:https://city.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