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值钱!两代阿嬷泡出暖心咖啡
「阿嬷的咖啡馆」号称「全台最老的咖啡店」。(图/Carter摄)
离开旗山热闹街市,车行在台29线旗甲路上,沿线风景缓缓变化,低矮三合院越来越多,两旁绿意渐丰,没多久圆富社区出现眼前,它的社区中心有着号称「全台最老的咖啡店」。「老」,并不是因为店家历史悠久,而是泡咖啡的人,都是阿嬷级的。
圆富社区活动中心在当地信仰中心慈云寺旁,一楼是社区开会或举办活动所用,二楼标示着「阿嬷的咖啡馆」,站在楼梯旁的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宗卿,笑着对着迎面而来的老人家说:「阿嬷,上班啦!」
在这个越老越值钱的咖啡馆,挂着现任的阿嬷咖啡师照片,颇具架势。(图/Carter摄)
不够老不能来咖啡店上班
「阿嬷的咖啡馆」聘用的都是阿嬷,陈宗卿开玩笑地说,「这里挑选的标准至少都要七十岁起跳,不够老还不能当。」不同于社会一般的筛选标准,让默默无闻的圆富社区逐渐活络起来。对外,吸引好奇的观光客;对内,社区里的老人家愿意走出家门,离开只有电视、广播陪伴的空间,来到社区里学习,并与他人互动。
咖啡店其实是社区活动中心的二楼,没有时髦的打卡背景,只有真诚纯朴的手绘图案;没有时下流行的大理石镶金边桌椅,却有着手工打磨的原木,运用巧思将废弃木栈板再利用,打造出独一无二、难以复制的空间特色。
天花板垂落一张张阿嬷们的画像,以花布当头巾,穿着一致的制服与围裙,拿着手冲壶,端着咖啡杯,画像旁写着第一代、第二代阿嬷的名字,脸上绽放慈祥又专业的笑容;对照眼前正在吧台前替客人点餐、冲咖啡的阿嬷,如出一辙、真心不骗。
没有特色就创造特色 在地靠在地
阿嬷咖啡馆逐渐打出名声,相当多人从外地慕名而来喝咖啡。(图/Carter摄)
陈宗卿表示,为了照顾妈妈,他选择回乡,才发现社区的老年人口多,促使他想改变现况;但也察觉,圆富社区属旗山北边,没有吸引人的特点,若要从观光下手,相当困难。他跟伙伴决定创造在地特色,像阿嬷的咖啡馆、木头DIY制作、社区风味餐,还有与旗山农工合作米糠凤梨酥,替社区注入新活力。当「阿嬷的咖啡馆」逐渐打响名号,吸引更多社区及外地客到此观摩后,圆富社区的人们开始觉得一切有其意义。「阿嬷其实很喜欢跟客人说话,听到客人从远处特地来喝咖啡,会更开心。」陈宗卿说,训练阿嬷学习泡咖啡技能,用实际的收益及互动鼓励她们,让阿嬷觉得自己被人需要、依赖,同时增加阿嬷对社区的认同,其实是双赢的局面。
最有趣的是,阿嬷回到家后,与晚辈有更多话题。陈宗卿说,「以前阿嬷为了增加跟孙子互动,会特地去买珍珠奶茶来哄孙子;现在孙子回家,阿嬷不只能秀出泡咖啡的技能,还会问说『要不要拉花』,把孙子惊呆了!」学到技能更创造话题,不只温暖顾客,也让家庭气氛更活络。
看到这群阿嬷,喝一杯阿嬷泡的咖啡,是否让人想起久未联系的阿嬷阿公?拨通电话问安,或者把阿公阿嬷带来这里喝咖啡,联络一下感情吧!
理事长陈宗卿与阿嬷合照。(图/Carter摄)
自从社区有了阿嬷咖啡馆,替社区增添热闹气息,不只带来客人,也促进不同社区的交流观摩。(图/Carter摄)
• 隘堤咖啡-阿嬷的咖啡馆
(07)669-2360
平日采团体预约,六、日9:00~17:00
学习咖啡技能,不只替社区跟阿嬷多了收益,也让阿嬷多了新话题。(图/Carter摄)
(本文摘自《Takao乐高雄》2020/11 NO.11)
《Takao乐高雄》2020/11 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