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阿嬷惊人证实!12岁到工厂「特制渣渣」泡咖啡…日本老板说拿给阿兵哥喝

▲吕阿嬷指着太白粉沉淀池,解释丰田咖啡工厂故事。(图/「社团法人花莲牛犁社区交流协会」授权提供)

记者许力方/综合报导

花莲在地文史工作者2003年接获消息,称丰田是「全台湾最早产咖啡」之地,前往调查发现,90多岁的太白粉工厂屋主吕月娇阿嬷描述,当时不知道什么是咖啡,就把树薯下锅炒再研磨热水,变成像咖啡的液体,拿去给日军喝。持续调查村落,89岁庄姓阿嬷也说,12岁时曾到咖啡工厂工作,老板监工都是日本人,咖啡确实是树薯炒出来的,「没有半颗咖啡豆」。

花莲县牛犁社区交流协会」25日发文谈到,日本学者曾在论文中提及,日本史料纪载花莲丰田生产咖啡,且还有咖啡树照片佐证,但在地调查文史许久,他们却从没听过耆老谈起「咖啡」,结果一查,太白粉工厂屋主吕阿嬷惊人爆料,称当时是搜集树薯粉沉淀、漂在上面的渣渣拿去炒,再磨成粉泡水,就变成颜色像咖啡的「混浊液体」拿去给日军喝。

▲阿嬷的咖啡生产地,太白粉沉淀池。

▲学者提供照片佐证,丰田早期确实有种植咖啡豆。(图/翻摄国立台大图书馆)

协会指出,丰田早期确实有种植咖啡豆,但相关出产都是直接输出回日本,所以当时居民对咖啡几乎没有记忆,有记忆的,都是「假咖啡」树薯粉汁。面对网友质疑,协会28日再度公开第二段咖啡故事,指深度追查村落,采集到另一名89岁庄阿嬷的访谈内容,证实「假咖啡」一案。

出生凤林的庄阿嬷谈到,快10岁时母亲过世,跟着父亲来到丰田,自己是家中大姊,还有一个4岁妹妹要照顾,最小的妹妹因为太穷了,8岁就卖给别人。等到妹妹9岁了,她开始到外面帮日本人当牧童,放牛工作;12岁那年,美日交战,她到当时太白粉工厂沉淀池的咖啡工厂工作,老板叫たまおき(Tamaoki),监工也是日本人。

庄阿嬷说到,「那时候我们把树薯削成签,弄成泥,进入沉淀,之后炒到变成咖啡色。当时候负责炒咖啡的是一个男性村民,他会再加入一些香料,然后由日本人送去给阿兵哥喝。」她向协会证实,当时的「咖啡」并没有半颗咖啡豆,只听日本人说,要拿去给日本阿兵哥喝的。

庄阿嬷说,当时工资一个月才32元,一天工作8小时,从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1到5点,每天都要工作,全年无休。面对网友质疑,协会进一步说明,当时日本人确实在花莲有产咖啡,只是阿嬷的咖啡不是真正的咖啡,是树薯粉炒出来的「代用咖啡」。

▲庄O妹阿嬷证实:12岁到工厂特制渣渣泡咖啡「日本老板说拿给阿兵哥喝」。

丰坪村地神,旁边空地是当初晒树薯的地方。

协会的朋友则解释,当时丰田出产的咖啡为「船越与曾吉」,主要外销至日本横滨。是由船越与增吉因为个人旅美经历,向当时移民指导所申请阿拉比卡咖啡豆种植,之后发展成为稍具规模的经济作物

依据协会历史纪录,花莲瑞穗舞鹤等地都有种植咖啡,但耆老回应有二说。第一,当时咖啡技术由日本人掌控,且严格控制台湾人无法接触到,战后国民政府时代,无法使用咖啡加工,因此将咖啡树铲除,转种有效的粮食作物。第二说,则是战后物资缺乏的年代,咖啡作物无法温饱肚子,台湾加工出口是在1950年后才逐渐有进展,于是咖啡就先被排除种植,以粮食作物优先种植。

至于丰田的咖啡豆战后到底跑去哪了?协会补充,这件事情至今仍不知道,因当时丰田三村四个部落为「官办移民村」,分为山下中里森本大平,这四个部落汉人无法进去,相关的种植区,汉人要进入也需要有日本人的工作许可。所以早期的丰田移民村台湾访谈经验中,大部分都是在移民村外围的生活记录,少有真正于移民村的纪录。

●「花莲县牛犁社区交流协会」自2001年创立开始,除了关怀当地老人之外,还会搜集许多老照片并记录故事等,延续当地文化;透过对客家历史、礼俗及生活纪事的追寻,逐渐为丰田勾勒出一个二次移民村的架构

庄O妹阿嬷访谈全文,请点我:https://pse.is/HLU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