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有理? 从世代矛盾谈起

仁义

谈反服贸学运。不过笔者不谈正反两面的理由,不谈民主或独裁,也不谈和平与理性的抗争方式;本文试图从结构性去分析这场学运,惟有了解现象结构性问题,才得以不被片面零碎的事相所蒙蔽。

青年们为何「造反」?难道仅为反对通过服贸对台湾的伤害?或是为了维护民主?这两个理由其实并不足以撼动人心,让人们愿意走上街头。那么,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这同时也是「大人们」最不解的地方;年轻世代与中生代对学运不同观感,正好反映了某种世代间的落差。

政治学理论解析社会运动或革命现象,常提到两个论点:「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及「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当人民同时发生这两个现象时,遂产生抗争运动,一般来说,年轻世代的政治效能感往往高过于长辈们的世代,而长辈世代的政治参与度(指投票参与)虽然高过于年轻世代,但那是一种受限于蓝绿意识型态的框架,对于自身政治行动的认知与反抗威权的能量极其有限,这是两世代间对民主不同的态度与见解,这种两代间不同政治文化的气质或特质,其造成原因在于两代间分别受到不同民主土壤孕育的养分,这些差异的详述,笔者推荐可以参考清大彭明辉教授在他的部落格所撰「大人看不懂「太阳花世代」? 」一文【1】,在此不再赘述。

不过,世代间不同的政治气质,这只能说明「世代差异」的现象,且不能完整解释这场运动的由来,有更关键且结构性的问题值得探究

「相对剥夺感」最易显浅懂的说法,便是人们对于社会感到不公平与不正义,是一种政治、权力资源分配不均的「分配」问题,而谈社会资源分配时,便涉及权力操作与整体社会如何进行分配(对正义的概念)(即谁该得到?得到什么?应得多少?),还有社会成员在其社会地位构成结构的阶级位置、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社会关系。

如果社会成员在其社会结构的分布位置,是影响获得资源多寡与握有权力大小的关键因素,那么探究其社会结构所处的位置,将有助理解人们为何对社会感到不正义的缘由。

换句话说,分析年轻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里的位置,便是找出这场运动的结构性问题所在。

年轻世代所处的社会位置,要从全球性社会经济结构来检视,青年问题已是全球化问题,不论是欧洲地区青年失业潮或到美国华尔街占领运动等等...「失落的年轻世代」早已浮出台面,台湾学运浪潮并非突如其来地到来,只是时机稍晚,但还是脱离不了全球性社会经济结构的脉络。

检视年轻世代的社会结构,经济学人曾提出「海绵世代」的概念是一个很好分析的开始。所谓「海绵世代」,按经济学人的解释,指战后婴儿潮世代,因占据社会有利位置,享有战后「人口红利」所创造来的经济成长与社会福利,是一个「幸运」(生逢其时)的世代,因其世代将所有的经济利益吸干抹净,未来势必引发与年轻世代间的冲突,这种现象即为世代倾轧(Generation Squeeze)危机。【2】

这里至少有几个社会经济的矛盾之处:

1.由于战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经济优势流失,全球要再迈入高度蓬勃的繁荣经济成长恐遇瓶颈(尤其为已开发国家),已经有不少经济学者对未来全球经济回复到黄金时期感到悲观,如果未来全球经济成长有限或停滞,加以少子化现象,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征不到富人的税),国家整体财政将陷入困窘。

2.未来国家财政困顿,但人民对政府期待的社会福利之需求有增无减,同时政府治理能力逐步降低,这种落差与人民的相对剥夺感将埋下未来社会冲突的种子。

3.少子化是必然的趋势,而婴儿潮世代仍享有或维持社会福利的服务水平,但现行政府勉为其难提供社福或举债因应,婴儿潮世代为政府留下的负债,将使年轻世代劳动人口的负担更为加重,这种加重的程度是双重的,一方面人口老化与少子化造成年轻劳动世代的扶养比增加,一方面则为长辈世代不知自我节制地将利益吸干抹净,导致政府对年轻世代的劳动人口只有不断征税再征税一途,来填满婴儿潮世代所留下的债务缺口。

4.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婴儿潮世代社会上,通常在社会上拥有较多的政治及经济的权力,他们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一群人,在经济领域里多是雇主、老板或是主管;在政治上,不少是高阶官员、政治领导人物;在选举与公共政策上,由于他们人数众多,而他们会持续投票给同一世代的人,操作出对他们有利的政策。一方面这个世代人数众多,一方面又拥有实质的权力,整个政府的施政及社会主流价值、意识型态,由他们主导、掌控,透过各种有利的政治与经济工具,依据自身的利益与立场,引导整个社会的意识型态,为他们量身订做、服务。占据有利的社会位置,手里握有实质的权力,成为国家主要服务的对象,于是婴儿潮世代变成「海绵世代」,将所有的经济利益与国家资源吸干抹净,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可以再引申一段,所谓代议政治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代议士素质的低落与制度失灵而已,对年轻世代而言,即便再完善的代议政治,恐怕也没有年轻人发言的位置与影响力的空间,这不但是代议政治失序,而是一种年轻世代的政治权力被垄断的与世代兴替的现象。

5.婴儿潮世代将资源吸干抹净,便会造成近来所谈的「失落的年轻世代」的现象。吸干抹净的结果,绝对促使国家空洞化,国家再也没有余力能够照顾下一代的族群,反而吸取下一代大量的付出,才能维持国家的窘境而不致破灭,对接下来的世代而言,国家不再成为保护者,而是剥削者。

6.公共政策的失灵,举凡低薪、税制、高房贷价、高失业率、劳动条件恶化及学用落差问题等,都进一步是年轻人对现况不满且更加恶化。

上述分析即是结构性「世代矛盾」的问题,这绝非服贸或反服贸可一言以蔽之(服贸过与不过,这种社会的矛盾结构依旧存在),当然也不是学运发起人所认为的「捍卫民主」或一种民主深化,相反地,笔者倒认为是一种社会的内部「阶级」矛盾所导致的民主危机,这个矛盾没有解决,社会冲突(世代间冲突)仍会不断上演,也许参与的年轻世代没有自觉到「世代矛盾」意识存在,这场学运只是世代冲突的一个开始,一种启蒙,而绝非一场落幕。

笔者引述两段不同抗议者的话语,说明年轻世代「反叛」的心情:

「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当我们为危机付出代价,而始作俑者却持续坐领高薪。人们对接踵而至的不公不义感到反感及厌倦,我们只是想要重新拿回过去属于人类的尊严。目前的世界不是我们想要生活的世界,我们绝对有权利决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坚信我们可以改变一切,而目前正处在改变的绝佳时机。」【3】

「没有政治人物告诉我们真相。」就读于第撒隆尼基大学(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的雷布提(Eleftheria Rapti)表示:「他们等到最后一秒才告诉我们,希腊已经不是过去我们以为的那个国家了。我们基本上已经破产了。」【4】

对年轻世代而言,对未来的奋斗与斗争已悄然启幕,未来的命运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去冒险、去掌握,我们不是失落的世代,而是国家的未来与主人.....(待续)(下篇将从代议民主及国家自主性谈起)

参考资料

【1】清大彭明辉教授「大人看不懂「太阳花世代」? 」【2】经济学人:全球经济下个危机世代倾轧(2012.10.19 联合报)【3】我抗议:占领华尔街,改变一切(莎拉.冯.吉尔德)(广场出版)【4】拒当失落世代 希腊青年搞创意(台湾立报 2013-7-07 )

●作者洪仁义。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