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点亮社会暗角明灯的邻家女孩

图/慈济基金会提供 文/林佳予

「今天是我出社会的第一天,我刚好要去面试。感谢你的静思语安定了我的紧张与不安」,用一句好话,布施一个安心力量,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毕业的陈婷,「用心结好缘、有心布善种」,看见人间美善力量在人我之间传扬。

时下年轻人除了读书、上班,假日大多是跟朋友去逛街、揪团游玩,总是挂着甜美笑容的陈婷却颠覆了这个印象。陈婷在高中时跑到环保站做资源回收,大学时做志工服务,大学毕业后,每个月「揪团」到人安基金会万华平安站发放便当、陪爷爷奶奶聊天,这一号召,持续了6年…

陈婷,外表就像一位邻家女孩,但内在,却永远有颗热心助人的心,就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时,为了不浪费火车通勤的时间,经常主动跟邻座的人聊天。有次和一位大姊姊聊天后,当时陈婷已加入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离别前翻了背包只找到《慈济月刊》,就跟大姊姊说月刊里的「静思语」是送她的小礼物。这位大姊姊之后传讯息给陈婷:「今天是我出社会的第一天,我刚好要去面试,感谢你的静思语安定了我的紧张与不安。」

自此,陈婷每天都带着自制「静思语」摇摇包在身上,以热诚、开朗的笑容跟周围的人互动。

陈婷的微笑,也把温暖带给身边的人。有次陈婷在校园遇到一位不认识的学姊在哭,就上前拍拍她的肩膀,尽管学姊不理会,陈婷再拍拍她的肩,对方终于回头问:「哎!你是谁呀?」陈婷问她怎么了吗?学姊才表达:「论文被教授退件,我知道该怎么做,妹妹感谢你。」之后学姊跟着陈婷买两杯咖啡送人,体会那种帮助人纯粹的感动。

▼陈婷平时也会带动小朋友,引导生活中小细节注意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陈婷没有中断助人的行动,陈婷在履历表上的应征条件是「每周三提早下班作环保」,让老板记忆深刻。原来,陈婷在高一时,因为对「环保」有莫名的热情,自己跑到家里附近的慈济环保站做回收,陈婷开始带环保餐具、邀约年轻人作回收,一直到现在,还没30岁的陈婷,人生已3分之1在环保站度过,她希望未来大家讨论的不再是世界末日这4个字,而是「冰山重建」之类的。

陈婷的老板在尾牙时,邀约同事做便当给人安基金会万华平安站的寒士,有了陈婷加入后,发送便当的服务从一年一次,变成每个月一次,便当也从无法回收的纸盒,变成可回收又素食的环保餐盒,后来万华区慈济志工也加入煮便当的行列

尽管陈婷已离开之前的公司,仍每个月邀约年轻人到万华平安站发放便当,从一开始70几个,到现在每个月送出约1百多个便当,从餐盒整理消毒、打餐,到发送便当、带动活动,这群年轻人让万华平安站年轻了起来。

▲陈婷(右前着红衣者)投入人安基金会万华平安站送餐服务,至今已6年。▼看到爷爷奶奶吃的开心,陈婷也觉得很开心,许多爷爷奶奶对陈婷的笑容与热心,都赞不绝口。

陈婷也很感恩做好事有这么多人响应,有次原本预估号召50位志工到平安站大扫除,没想到来了70多人,大家分成多条动线从清扫、整理物资、粉刷…,尽管偶尔在移动橱柜时出现老鼠蟑螂尖叫声此起彼落,年轻人持续完成手边的工作,把平安站打扫得焕然一新,让工作人员能为寒士提供更好的服务。

让陈婷感受到善的循环,还有「捐发」这一项。陈婷已捐发3次,曾有一位慈济志工看到陈婷的短发、跑去抱她,原来这位慈济志工罹癌做化疗时收到慈济的捐发,因为真发比假发还自然、不易过敏,这位志工因感动而进入慈济。

如今的陈婷在慈济人文志业上班,读美术设计的她,也是出版多年的《静思语》改版之设计团队。陈婷始终相信年轻人都有一股助人的热诚,只是没有机会,因此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做环保、机构关怀,或是苏迪勒台风后到乌来清扫,透过脸书、Line,陈婷将年轻人的力量号召起来。

陈婷期许自己能继续坚持下去,邀约更多人投入志工服务行列,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