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大陆人》两个陌生人的缘起缘灭

达鲁玛克部落台东管处合作,传承鲁凯族人永续利用山林自然资源的智慧。(庄哲权摄)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往往需要一个缘分,但离别,却不需要任何的原因。

那年,还是陆客常来台湾的季节。一辆开往太鲁阁的台湾好行巴士塞满乘客关门前再挤上两位女孩,恰巧站在我身旁。对话中听得出是大陆口音,她们不太确定路线,我问要去哪呢?我们便聊开了,她们是升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寒假来台湾做志工服务,并以此作为申请研究所的经历。她们在台东的达鲁玛克部落帮忙,结束后留在花东旅行几天再回大陆。其中一位,侃侃而谈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还来不及听完她的故事,随即到站下车,下车前我们互加微信保持联络。

在回大陆前,她们去哪玩,看了什么,我们会在微信聊个几句,我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的好奇,以及对未来目标的企图心,我建议她写文章投稿,把心得发表在《旺报》的两岸征文,为自己的青春与回忆留下纪录。

回到大陆,她着手写文章,几天后我收到档案,约五千字的散文,描述来台东做志工的初衷与反思。在部落和族人相处,原本以为是付出,但最后却是得到满满的收获,是人生的体悟,也是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并许下再回来的心愿

两个陌生人,因为旅途上的巧遇而认识,几句玩笑般鼓励的话语,她竟认真写好文章传给我,这是她对我的信任。因此,我帮她的文字做润饰,以及对于文意结构的铺排给出建议,讨论中也发现彼此写作习惯不同,一些长句断句段落改写想法不同,在她采纳后,重新整理好文章,再转寄给报社编辑。

文章送出,在等待刊登的那段时间里,我每天都会注意消息,她期待文章入选,但更害怕被退件,我对她说:稿件很多,版面有限,等待是正常,有时立刻刊登,有时隔一阵子,不要着急。虽然我有信心,其实内心也是忐忑不安,一个月后,她的文章连续两天刊登全版,她开心受到肯定,把稿费捐给部落,我则放下心中大石

暑假,我去内蒙古旅游,因熟识的朋友太原,我先到那待几天再转火车呼和浩特,她和另一位同学正巧从学校回到太原老家。坐火车的前一晚,时间刚好能碰面,我们约在市区的柳巷步行街吃喝,她们带我吃酥饼羊肉汤,是山西地方小吃。她说:下个月要回来达鲁玛克做志工。不久,我们又在台湾见面,因飞机延误,她们到台北已是深夜,我陪她们吃台式热炒后,便各自休息,一早她们要赶火车去台东,我则要上课。

接下来的几天,从脸书的照片看见她们融入在地生活。搭上族人的机车跑来跑去,还有到医院陪生病的部落朋友,甚至在志工结束后,取消原本计划的旅行,留在部落度过台湾行的最后几天。上飞机前,我们在台北京站泰式料理,正式的吃顿饭作为道别。这一年,我们见面四次。

随着情势改变,陆客不再来台湾,她们刚好是最后一批自由行旅客。不久后,因新冠疫情严峻,我无法出远门旅行,也就碰不到面。前半段,也许我是她的伯乐,帮助她在台湾投稿写文章,到后来,反而是她帮我很多。

在台湾,我指导学生参加美国大学升学考试。工作需要,我收集与研究大量美国考题因缘际会加入几个微信的留学讨论社群,跟着百万留学党一起奋斗。他们分享申请入学的各种有用资讯,还有及时更新的考题。这些考题透过云端存取,但注册帐号实名制过程需要大陆手机门号认证,我试过几次海外门号注册皆失败。这时候,就是请她在对岸帮我下载档案再转传给我,有了她的帮助,我得到很多原本没有的重要题目,整理之后再给学生练习,大幅提高了分数

虽然我们没再见面,但时常请她帮我下载考题,我们在微信上保持交流,也分享心情,一次不经意的聊天对话中,可能是我玩笑开太大了,之后就再也传不出讯息

两岸之间,失去联系,而我和她,也中断微信。花开花落自有时,相逢若是偶然,离别则是必然,只不过这一切来得太突然。

陈宜廷/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