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数位转型 获哈佛商业评论双奖
中钢「热轧工场加热炉数位智慧温控系统开发」获《哈佛商业评论》第四届数位转型鼎革奖的之智造升级转型奖大型企业组首奖暨ESG特别奖,由总经理陈守道(右)代表接受SAP全球副总裁暨台湾总经理陈志惟颁奖。图/中钢提供
面对2050年碳中和艰巨挑战及AI兴起浪潮,中钢于去年将产销智能化委员会改为「数位转型推动小组」,在公司良好的资讯化、自动化、线上化之数位能力基础上,分别在营运、生产及设备等三大领域大量导入AI。中钢推动数位转型至今,不仅完成325个AI专案,创造的年效益接近16亿元,其中的「热轧工场加热炉数位智慧温控系统」AI专案于近日获第四届《哈佛商业评论》数位转型鼎革奖的「智造升级转型奖首奖」及「ESG特别奖」双项殊荣,展现出中钢在人工智慧物联网、巨量资料及减碳等领域的卓越表现,并由中钢总经理陈守道代表公司接受SAP全球副总裁暨台湾总经理陈志惟颁奖。
因应工业4.0浪潮,中钢于2016年成立「产销智能化委员会」,去年再改为「数位转型推动小组」,透过跨部门合作成立「资讯与数位化」、「智慧制造」、「商业模式优化」、「数位创新技术」及「教育训练」共五个分组,利用物联网(IoT)、巨量资料(Big Data)、人工智慧(AI)等先进数位科技,加速公司在营运、生产及设备等3大领域,以及从炼铁、炼钢、轧钢等制程大量导入AI,将原有「自动化」系统,提升至「智慧化」层次。
扁钢胚在热轧工场进行粗轧、精轧及盘卷等制程前,需在加热炉先加热至摄氏1,200度高温,由于中钢可接单钢种对应的钢胚尺寸多样,且胚温高低条件不一,加上加热炉本身炉体热惯性大,升降温会产生迟滞效应,仅凭借操作员经验人工调整炉温,难以满足每块钢胚温度及升温曲线的要求,易导致额外燃耗,故加热炉温度控制是中钢长期面对的制程难题。为此,中钢内部组成专案团队,透过各种感测器与计算模型,成功开发「胚温虚拟量测技术」、「数位智慧温控技术」及「炉况监测诊断技术」三大技术,不仅钢胚温度量测误差值大幅缩小,也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精准计算投入所需燃料,更能即时诊断设备状况,让加热炉维修从「定期维护」转为「预知维护」,提升设备运作效率。
中钢成功开发「热轧工场加热炉数位智慧温控系统」,将三大AI技术导入应用于中钢集团16座加热炉,每年共可节省约1.45亿百万卡的燃耗,相当于每年减碳约3.1万公吨,及节省燃料成本约1.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