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9月启用!电磁波太强5公里内农户全清空

▲位在贵州平塘县中国天眼原本被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图/记者曾俊豪摄)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天眼」通过验收后,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不少科技迷希望能一探究竟。但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表示,现在每天只对2000名游客开放,不会借「中国天眼」搞旅游发大财。此外,考虑到电磁波干扰,罗甸县规划机场已停建,2000多户农家也已搬迁。

据《科技日报》报导,王世杰近日受访表示,因为「中国天眼」是一个「大锅盖」,被动接收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电磁辐射波,对于电磁环境质量要求非常高,所以人为的干扰越少越好;为了保持良好的电磁环境,为「中国天眼」保驾护航,贵州省委省政府下足了功夫

▼「中国天眼」形似大锅盖。(图/翻摄自新华网

王世杰说,「中国天眼」周边的三个县城,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全部作了调整,一些原计划建设的项目,贵州省也主动停建了。比如,罗甸县所规划的机场,国家发展改革委都已经立项了,最终,考虑到可能造成的电磁干扰,贵州果断放弃。

王世杰表示,特别是在「中国天眼」5公里核心区内,人类的生活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电磁干扰,为此,2000多农户搬迁,所涉经费达几十亿元(人民币),「这些成本都很高,贵州为此做出了局部牺牲,但为了『中国天眼』的科学探测,一切都是值得的。」

▲ 「中国天眼」依山形而建。(图/记者曾俊豪摄)

报导称,「中国天眼」建成投用后,带火了贵州的科普旅游,外界时有质疑,科普旅游到底会不会影响「中国天眼」的科学探测?

对此,王世杰说,「中国天眼」主要用于科学探测,贵州绝不会靠它搞旅游发大财;之所以开放旅游,是为了开展科普;贵州有严格的电磁保护措施,现在每天只对2000名游客开放;在进入核心区时,游客要经过比机场还严格的安检,不能携带任何电磁产品,包括相机、手表手机等等。

报导指出,事实上,电磁环境干扰与人无关,只与活动的电磁设备有关,而电磁设备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消磁处理,不影响「中国天眼」的科学探测;从国外天文望远镜的运行经验看,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曾被允许作为电影拍摄场地

报导称,为了加强对「中国天眼」电磁环境的保护,贵州2018年在「中国天眼」所在的克度镇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法庭,还推出了新的管理办法,今后在30公里宁静区内的违规行为,将被处以最高2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中国天眼」天文基地。(图/记者曾俊豪摄)

据悉,位在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原本被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就是直径500公尺的单口电波望远镜(The Five-hundred-metre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Telescope),简称「FAST」,竣工后成功挤下「阿雷西博(Arecibo)」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口望远镜,直径达500公尺,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后,在公文中提及「中国天眼」四个字,便成为它的另一个名称。「中国天眼」竣工后,成功挤下位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口望远镜,据陆媒报导,这让天眼发现中子星机率增加1倍、发现外星文明的机率提高5至10倍。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共发现脉冲星55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80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