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偿献血居全球前列 你曾为爱伸出手臂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张尼)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1553万。中国无偿献血的人次数和采血量已经实现了20多年的连续增长,即便在疫情之下,采血量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位居全球前列!全国无偿献血人次22年增47倍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建立了无偿献血的工作制度。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中国无偿献血的人次数和采血量已经实现了20多年的连续增长。
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了2020年的1553万,增长了47倍,每千人口的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0年的11.1‰。
今年1至4月,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511.9万,献血量达到884.5万单位,共1769吨。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比2019年的同期分别增长了4%和4.5%。
另外,全国共建设血站452家,形成了以省级血液中心为龙头、地市级中心血站为主体、中心血库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血站服务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血液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爱的传递”不中断!采血量未受疫情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全国的无偿献血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无偿献血采血量达到2636万单位,共5272吨,采血量仅比2019年减少了0.48%。
疫情之下,民众无偿献血的热情不减,而新冠肺炎康复者更是用自身的恢复期血浆为抗疫做出贡献。
康复者恢复期的血浆由于有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可以中和患者的病毒、有效降低病毒载量,从而防止新冠病毒对肌体器官造成持续性的损害,因此是患者救治的一个非常有效手段。
国家卫健委日前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已经累计采集了恢复期血浆4700余人次,一共147万毫升。仅湖北省就采集了近3000人次,占比达到了60%。
在无偿献血领域,与时俱进的还有血液管理和献血者服务信息化水平,中国开启了“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的新阶段。
2019年,中国建立和启用了全国血液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国452家血站从血液的采集、供应、检测、调配、库存,以及献血者资料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和互联互通,为血液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2020年,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启用。据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详细记录了献血者的献血时间、地点、献血种类、单次与合计献血量、献血的次数等信息,献血者只需要用手机进行简单认证,电子版的献血证就可以到手,献血足迹一览无余。
电子无偿献血证与纸质版的献血证具有同等效力,如血费减免办理的时候,献血者与有关部门都可以通过电子无偿献血证便捷查询或者出具献血记录,使用方便。
想参与无偿献血?先了解这些相关知识!
――献血是否有害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人体内的总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到8%,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全身总的血量大约是3500到4000毫升。如果按照400毫升献血量计算,也就是10%,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3%的安全献血标准。
――献血后多久能恢复?
献血后,骨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在肝、脾等脏器内贮存的血液也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和循环血量保持平衡。血管周围的液体会立即进入血管内,只要1至2小时便可补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浆蛋白大约在1至2天内即可补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至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献血有年龄限制吗?
国家提倡公民参加无偿献血的年龄为18至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献血后头晕正常吗?
属少数情况。绝大部分献血者没有任何献血不良反应,少数献血者可出现头晕等不适感觉,属于一过性的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心情紧张、群体效应是常见的诱因。这种不适经过适当处理和短暂休息后均可缓解。
――多久可以献一次血?
2)单采血小板,两次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4)先献全血、后献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3个月。
――献血后还需注意啥?
1)献血后,压迫针眼处10分钟左右或用弹力绷带压迫20分钟左右,防止皮下出血;针眼处保持干燥清洁,4小时内不沾水,避免感染;献血手臂24小时内不提重物;
2)1至2天内不做剧烈运动;
3)多饮水,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和铁含量高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猪肝、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