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面对疫苗焦虑与特权民愤问题

社论

越来越多新冠肺炎确诊与死亡的病例出现,许多人开始感到死亡的阴影正在逼近,希望尽快打到疫苗,但对多数人而言,恐怕要等到7、8月才轮得到,因而对近日一再传出的特权施打乱象深感愤怒。政府不应只是喊话叫民众乖乖排队等候,却冷眼看待民众对疫苗焦虑的现象,任由社会对立与妒恨的情绪蔓延。

一位电视台摄影师猝死在台内厕所,死后确诊立刻引起媒体恐慌,要求将第一线记者列入优先施打对象;民意代表也纷纷为各种行业请命,许多行业自认为接触病毒机率大,要求优先接种疫苗。地方首长也为未纳入优先施打顺序的高风险行业请命,台中市卢秀燕就认为,殡葬业、媒体业、保全业、基层防疫邻长、义消、义警义交及交通人员等,为维护社会秩序也面临相当大的风险,应纳入优先顺位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提出并数度修改接种疫苗顺位,过程中未曾征询社会意见,完全黑箱作业,民众当然会怀疑排序是否公平,更担心因「被插队」而失去及早注射的机会,因而产生不满与焦躁的情绪,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云林县张荣味、因失言造成牛肉面之乱而下台却又很快复职的行政院顾问丁怡铭,纷纷被爆料打特权疫苗的名流名单,引起社会反弹。台北市心肝诊所也传出特权争议,更爆出施打特权疫苗名流名单,相关人面临社会压力纷纷出面道歉。网路猎巫不断暴露疫苗特权事件,引爆社会对立。总统蔡英文虽一再向民众喊话「轮到你,再去打」,但效果有限,无法解决民众的疫苗焦虑与对疫苗特权的愤怒。

充分供应让人民有选择

民众对疫苗焦虑的根本原因,还是政府疫苗采购不力的问题。如果疫苗采购数量充足,民众可以根据本身需求自行选择接种的疫苗品类,接种顺序和时间上也不过是几周的差别,这一切的矛盾与担忧都不会发生,民众自然会耐心等待。民众的疫苗焦虑不仅在时间上漫长的等待,还有对疫苗选择有限的犹豫。之前由于AZ疫苗在许多国家传出血栓副作用,纷纷叫停。现在疫情恶化,且疫苗不足,民众选择不多,但总是多一层顾虑。再者,依照目前政府采购的数量与接种顺位,许多民众可能必须接种国产疫苗。国产疫苗虽然传出第二期解盲成功的好消息,但完全未进行第三期试验,是否安全有效,民众仍有疑虑。

解决民众对疫苗的焦虑与犹豫,根本之道还是在扩大采购,让国人不但可以尽快接种,还要能有选择权。今年2月疫情指挥官陈时中曾承诺民众可以自选厂牌,至今不知是否仍有效。另一个解决方法是研究开放疫苗混打,目前一些国外研究认为可行,加拿大已经公布可以混打疫苗,南韩也在进行评估中,在国际疫苗来源不稳定的情况下,疫苗混打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公费疫苗的优先顺位争议四起,应重新检讨。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疫苗注射资格顺序由独立的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提出。他们并非基于职业别排序,而是依据「道德、公平、可行性可接受性」(EEAF)框架,排序基于:一、人群的风险评估,考虑到暴露风险、传播给他人的风险、重病和死亡风险,及疫苗在重点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疫苗供应情况;三、疫病传染流行情况。依这套标准,各级政府排定施打顺序,分类简单,大多数民众都是按年龄施打。游民医疗资源不足的原住民居住地都列在优先之位,因为考量到医疗伦理公共卫生及社会运作等因素,民众多能接受。

防疫多些科学少点政治

非本国籍移工高龄照顾者并未在国内优先接种疫苗之列,值得检讨。许多外籍高龄照顾者不但本身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高龄者,台湾这波出现像新加坡一样的移工群聚感染,也出现老人安养中心严重感染死亡事件。政府应从受害程度与维持产业正常运作的角度,将这些人纳入考量;如果力有未逮,应考虑让企业或民间团体引进疫苗,自力救济。

县市疫情状况不同,有的县市已经出现数日加零,各地却一样执行3级警戒,而且进行抢疫苗大战,不但影响民众生活,也造成民心紧张。政府应该视各地区疫情状况,在警戒分级与疫苗分配上更多科学,更少政治。台湾民心已浮动,怨气冲天,政府要小心行事,尽速抚慰民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