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假教育之名救国旅 拚观光要靠户外教学?
▲交通部及教育部合作,拟将户外教学增为每年两次。(图/记者屠惠刚摄)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全民救国旅,交通部观光局竟然把脑筋动到全国的国中小学生?消息一暴露,想必也是骂声不断,一则是观光局越俎代庖,二则是教育部失了立场,结果倒楣中箭的当然是教育部。教育部只好在8月20日发新闻稿声称「户外教育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环,与国旅无涉且未强迫一年2次」,出馊主意的观光局反而若无其事!
户外教学突然变成国旅,这当中的突发奇想一定事出有因,在绩效挂帅的政坛,通常不是解决「根本问题」,也非解决「症状问题」,而是要如何解决当前的「业务绩效问题」。这突发奇想挨了大骂,想也是应得的,教育部发了新闻澄清,但学校单位为了体察上意,配合政策,也难保不会演出「户外教学救国旅」的烂戏码!
人的行为讲究诱因与动机,户外教学照理也应该有诱因与动机。但大家都知道,在升学主义挂帅的社会,户外教学与升学考试无涉,徒然增加学校老师的麻烦,真的可以从当中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吗?况且,户外教学难道一定要跨县市,当地就无法找到教学的内容?
假设「户外教学救国旅」真的落实变成一项政策,依经济学的推理逻辑,最后的结局一定是「逆选择」与「道德危害」——真的「选到」很多学校只是「配合」演出,拉了一堆学生到各地绕了几下就交差了事。
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赞成随便蜻蜓点水一下,找几个地方绕一绕,这件事情能省则省,愈简便愈好。因为我知道这件事必须耗掉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资源,无法深度学习,只是配合政令而且与升学无涉,为何要配置资源到如此没有效率的事情上呢?
这次暑假,学校通知小女的义工时数不足,我也不想只是为了凑义工时数而放弃掉机会教育,索性安排小女参加台中南屯枫树社区的「大树日」活动,做一日「诚实商店」店长,为社区居民服务。
因为不是自愿当义工,小女一开始万分的不愿意(没有诱因与动机),但是一个上午下来,参与了社区活动,也亲自动手为社区老人服务,当了店长还努力卖了一些社区商品,营收两千多元,这不就是一种户外教学,还须劳师动众「国旅」一番吗?协会理事长慎重的在活动结束后颁发义工服务时数证明(国际版中英文对照),小女突然感觉到原来付出时间当义工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比起学校安排的义工服务,实质差异非常大。虽然是事后找到「学习效果」,但我相信会让她产生学习的正回馈,那就是学习的诱因与动机,下次再去当义工就不会自己找借口推托了!
学习,不只讲究内容,还是得有诱因与动机,我不但怀疑「户外教学救国旅」的内容,而且可能连诱因与动机两者皆无,而且,绝对很快就有市场配合,大家要知道,市场的弹性与效率,绝对胜于公务机关。
如此一来,若教育部和观光局携手合作,打算把校外教学改为每学期一次,希望借此拉抬国内旅宿人次,不是以完全没动机与诱因的行政机制,要求学校配合用校外教学方式,拯救泡沫化的观光产业,能有教育效果吗?
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当然不必局限在课堂里,这点毋庸置疑。因为没有诱因与动机,在当今还是升学至上的社会中,学校与家长也只是配合,花钱解决以配合办理,就是与升学、考试无关,这简单道理,毋须点破吧!然后家长花钱消灾,苦了老师与学生,只是造就了国旅业务绩效罢了!
热门推荐》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