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ESG将进入深水区
永续纯度要检验
为此以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研议推动「永续分类标准(Taxonomy)」明确订出永续活动的判定标准与纯度的计算方式,据以算出每家企业或是基金的永续纯度。此外欧盟也要求银行必须计算及揭露其「绿色资产比例(green asset ratio)」,以就是说银行必须计算其放款到底有多少比例被用于符合永续分类标准的活动,以及其投资对象到底有多少比例符合永续分类标准。
在此基础后,唯有资金用于投资符合永续分类标准的活动,才能称为绿色债券。永续基金也必须投资永续纯度达一度程度以上的公司股票,才算名实相符。目前用形容词包装的各种永续或ESG基金,将面临严厉考验。同时目前百家争鸣的各种民间ESG评鉴或指数,对同一家企业做出南辕北辙的评分,让民众无所适从的窘境,也将会有所缓和。
资产的风险权重要重估
去年国际清算银行发表「绿天鹅报告」,认为气候风险传导到金融风险的途径越来越清晰,威胁也越来越大。由于下一场系统性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因气候风险产生,因此全球的金融主管机关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危机发生。因此欧盟央行(ECB)与银行局(EBA)要求大型金融机构在明(2022)年6月,必须针对实体风险与转型风险等ESG风险进行揭露。并且银行局也将在2023年提出,对高气候风险资产要求较高的资本适足率的规划报告。也就是说,未来银行放贷给高碳排或高耗能的企业,必须以较高的风险权重计算。在欧盟之外,也开始出现「巴赛尔资本协定」必须将此议题纳入规范的声音,也就是说台湾也必须对此议题预为因应。
换句话说,必须以宏观审慎措施,来处理气候风险的转型风险。因为一旦政府开始碳定价或是提高碳排标准,这些以高碳排设备机具为抵押品的价值马上崩跌,银行的违约损失率将大增。另外由于极端气候的频率与强度造成企业资产受损,生产中断,或是保险费率不断上升,都会侵蚀企业获利,进而影响企业信评。对银行来说,这意味着违约机率的升高,以及预期损失的增加。
国际财报准则也须面对气候风险
在此趋势下,「国际财务报导准则(IFRS)」在2020年11月公布一份「气候对财报的影响」补充建议文件指出,由于越来越频繁,以及规模越来越大的极端气候事件,因此必须调整其预期信用损失(ECL)。并且国际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声浪越来越大,政府势必加速限制一些高排碳或能源效率较差的机器设备运转,届时这些抵押品的价值将大幅崩跌,违约损失率(LGD)将升高。虽然这份补充文件目前是建议性质,但随着相关配套越来越周延,相信今后很快会变成强制要求。
当前ESG的商品或活动,必须从量的增加,转型为质的提升,因为不管是消费者或是政府主管机关会开始关心检验ESG的永续纯度。ESG不仅是橱窗里的样板,更需内化到企业的核心治理。而金管会推动的绿色金融2.0正宣示着ESG将进入深水区,不管是永续分类标准,企业TCFD揭露的要求,还是金融气候压力测试,样样都是大工程,也是国际上推动ESG的主要课题。这几项工作的成败,或许将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也是在规划或实践ESG相关政策或活动时应有的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