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台厂跨入电动车产业模式观察

图/美联社

近年于全球净零碳排趋势下,电动车产业快速崛起,去(2023)年总销量可望超过两千万辆,产业上下游及相关基础建设持续攀升,除熟知的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外,中国大陆挟规模经济、政府补助以及电池关键零件之制造,电动车厂快速兴起,如比亚迪、理想、小鹏与蔚来等,除价格极具竞争力外、产品性能持续攀升,于去年下半年积极抢进欧洲、中东及东协市场。而传统大型车厂丰田、福斯及现代等,除燃料车外,也积极推出各类型油电混和电动车抢市。

不少台湾厂商也将切入电动车领域列为未来重点策略发展方向,然汽车产业百年来因耐久、安全及测试程序之考量、形塑完整严谨之供应链体系,若干大厂投资多年仍不得其门而入;同期间也有厂商默默进入电动车产业链,以下就台商切入电动车产业链之模式进行整理:

一、投资新兴电动车厂,成为初期策略股东及供应链厂商

国际与台湾都有新兴电动车厂商持续投入市场,如早期的特斯拉、台湾二轮电动车GOGORO、电动商用物流三轮车盖亚汽车,前述公司成立初期持续有资金募集及建立供应链之需求,台厂早期投资电动车新创厂商,可透过股权投资成为策略股东或早期参与共同开发,随着前述车厂规模持续成长、出货量持续上升而进入电动车供应链。此模式之风险在于新创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创业成功者数量有限,评估慎选投资项目并扩大范围、分散风险为此模式之主要考量。

二、收购欧洲、日本汽车供应链厂商,取得供应商资格

欧洲及日本汽车产业中有许多汽车供应链厂商,因母公司集团策略规划或传承议题可能将控制权释出,台厂可透过股权收购取得供应商资格,如面板大厂友达去年10月份以6亿欧元收购德国BHTC控制权,跨入车厂Tier 1供应链以拓展智慧移动生态圈。此模式概念直接,但过去台商较为被动,多等候财顾或产业之介绍、或参加国际标案模式为主,然而因电动车领域为热门领域、参与者众导致收购价格持续攀升,丧失财务效益而无法达成策略发展需求;近期部分大厂改采主动模式,委任财顾直接于日本与德国市场搜寻并主动接触具传承议题的汽车供应链厂商,采用未公开模式开发案件避免资讯之公开以及同业竞争。

三、成立电动车领域加速器与基金,纳入外部量能切入电动车元件领域

部分厂商成立电动车加速器/育成中心与企业创投CVC,邀请电动车新创公司加入纳入外部研发量能,由厂商提供部分资金、制造量能与验证机制,共同投入电动车元件领域,产生跳跃式之创新。此外,部分电动车元件新创公司,产品符合电动车厂需求开发已趋成熟,但因新创公司资金与市场地位不足,需与大厂合作/合资稳固资金与市场知名度,进而切入电动车供应链。

前述不同模式所需之时间以及投入资金上具有显著之差异,可独立运作或一并采用,也有厂商资源充沛同时展开运作,厂商可与顾问团队配合、检视自身资源与优势,拟定未来策略方向及优先顺序,打造专属合适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