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学习技能 「无人驾驶」货轮2020年后有望下水运营

智能货船「大智号」。(图/翻摄自中新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英国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近日指出,该校团队正与一家公司研发一种无人驾驶船,能在南极海域的严酷环境下使用,有助于分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上海船舶研究院也提到,挪威的「亚拉伯克兰号」(YARA Birkeland)在下水一年之后就不需人为驾驶,船只本身能透过自我学习的方式获取驾驶技能预计到2020年就能完全自主操作。

据《中新社》报导,在大陆第34次南极科考中,云洲智能公司的4艘无人船在南极最恶劣的「难言岛」(Inexpressible Island)海域中,完成了5平方公里海域的「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测量,为大陆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提供了地理数据的基础。

据报导,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智能船部主任李鑫6日表示,即使无人驾驶船已被用于南极环境,但要让远洋运输货船的大型商船真正走向「无人化」,还得等个几十年。

李鑫还说,用于极地海域的无人船将面临「如何承受严寒环境」的考验,在气温低于摄氏零下50度的环境中,飞溅的海水会在船体表面结冰。然而,由于船上无人值守,也就无法进行除冰作业,大量的结冰会让船上的设备系统无法运作,影响船只的稳定性。因此,无人船还需要大范围地采用防冻化设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的研究团队正在筛选一系列的涂层材料,以便让船体表面「不黏」,飞溅的海水与雪花将直接从船体表面滑落。

▼无人电动货轮「亚拉伯克兰号」。(图/翻摄自kongsberg官网

不仅是科考船运输船方面的无人探索也已经展开,挪威近期打造完毕的无人电动货轮「亚拉伯克兰号」,可借助自身的GPS、雷达摄影镜头感应器自动穿梭在其他船只之间,还能在到达终点时自行停靠。

李鑫解释,「亚拉伯克兰号」下水后的第一年,仍需要有人驾驶,与其他船只不同的是,机器会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获取驾驶技能,预计到2020年就能完全自主操作。

同样在芬兰的一艘渡轮也在进行无人化改造,原因是两名老船员退休,年轻人又不会驾驶这艘船,无人化改造就变成了必要之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无人航行的船舶研究,但受限于当时的网路通讯技术,没能真正实现船舶智能化,只是开发出一些智能系统与相关标准;而韩国的智能船舶主要是由造船厂主导,研究重点在于利用岸上资源,对船上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及评估;欧洲的智能船研究则联合了多家单位,集中着手于远程控制技术与无人自主航行的可能性

在李鑫看来,小型的无人船也能够广泛的运用,比如在每年的禁渔期海事部门要专门开出巡逻船执法,一走就是几个月,如果在某些定点固定布设无人小船巡逻,进行远程执法取证,就能大大降低执法成本。

然而,无人驾驶船只只要进入航运,就须面对多项海事法规的限制。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的规定,海上航行的船只必须遵循《海上航行避碰规则》,为此,无人驾驶船必须确实地接受检测。国际海事组织也曾表示,在2020年之前,法规不会允许任何无人驾驶船被投放下水运营